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高昂研发成本让药物重定位大行其道

当一位年轻医生选择在Grant Churchill的药理实验室进行短期培训时,他希望能快速学到治疗工具方面的知识。“我想‘我有个好项目适合你’。”Churchill说。

2010年,英国牛津大学Churchill研究小组正在寻找不使用锂治疗躁郁症的方法。常规药物虽然疗效显着但副作用也很明显。Churchill让医生Justyn Thomas帮忙筛选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收集中心的450个化合物。该机构是一个药物图书馆,收藏了已经通过人体安全试验但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市场的药物。“材料是现成的,不会费多少工夫。”Churchill说,“所以你认为只要去试就可以了。”

Thomas用吸管吸取每种药物,然后分别滴入装满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的培养皿里。结果发现一种为中风患者设计的化合物,也能破坏被锂抑制的那种酶,这表明该药物也有类似锂的效果。

之后的小鼠实验证明这种药物依布硒啉将能冲破保护大脑的化学物屏障,Churchill等人进行了一个小规模实验,并发现它能安全用于健康的志愿者。

目前,该研究组正与制药公司合作,进行使用依布硒啉治疗躁郁症的临床试验。由于该药物已经通过I期安全试验,因此他们直接进入II期阶段:测试该药物对躁郁症的有效性。也许试验会失败,但Churchill对他们取得的成果十分骄傲。“作为一个没什么钱的学术研究团队,我们能在十分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完成从分子鉴定到人类实验的过程。”

这样的故事越来越普遍:无论工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更加重视用已知药物定位新的靶点,并且不乏成功案例。例如,原本用于心绞痛的西地那非后来成为著名药物伟哥,作为化疗药物的齐多夫定作为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使用。

重新定位

“药物重定位”模式也逐渐成为很多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看重的策略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主要得益于大数据分析(揭示不同疾病间类似的分子机理)、计算机模型(针对类似的致病机理预测可能的药物)、大规模筛选系统(在不同细胞系中快速测试化合物功能)的出现和发展。

但对于制药厂而言,再定位药物研发兴起的真正动力是资金。一个新药推向市场一般需要13~15年,平均研发资金需要20亿~30亿美元。而且,新药研发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近几十年来投入市场的3000多个药物成为再定位药物待开发的处女地。这些药物或者活性化合物大部分都可以直接跳过临床I期,从而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并且后期副作用风险性也较低。据估计,这种再定位药物平均研发成本只有约3亿美元,而研发周期甚至可缩减至一半(6.5年)。

“我认为理论上能重新定位的上市药物约占75%。”美国药物研发利益团体FasterCures 高级研究员、NIH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NCATS)咨询委员会成员Bernard Munos说。但由于临床II期和III期一般要淘汰40%~68%的药物,加上专利等产生的经济壁垒也会让制药公司止步,所以实际操作上这个数字要少得多。而辉瑞公司研发部前负责人John LaMattina更是认为可行性没问题并不等于可以为公司赚钱。

尽管如此,今年平均每月有30篇关于药物再定位的论文发表——这一数字是2011年的6倍。去年,该领域还专门推出了《药物再利用、救援和重新定位》期刊。每年会有3~4家专注于药物重定位的初创公司成立。有评估机构透露,进入审批的重定位药物数量正在逐年上升,约占每年审批药物的30%。

“我们已经结束了向所有人解释自己在做什么的阶段。”美国Biovista公司执行总裁Andreas Persidis说。

诸多候选者

非专利药物是最早用于再定位药物研发的对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这类再定位药物申请新专利或者3年的独家上市许可。

例如,Biovista公司创立之初一直致力于筛查所有已获批化合物的公开信息,包括论文、专利、FDA数据等。随后,它创建了一个“社交网络”,能够映射化合物、信号通路、基因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药物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越多,成为重定位候选药物的概率就越大。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卫材(中国)参加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关注

  制药巨头默克裁员转型 主攻生物医疗领域

  蓝菲光学医用内窥镜光学检测方案成为业界优

  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缘何“远嫁”美国

  行业“鼎”级盛会:7月,医药人都在重庆!

  又被插刀,药价要hold 不住了,1/7医药市场

  上市公司争相布局医疗领域 并购切忌“投行思

  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集中度分

  卖药+服务:飞的起来吗?

  太极、科伦、恩威,三大药企联手杀入这个蓝

预测:2022年前欧洲生物制药产值年增幅3.2%

FDA扩大批准辉瑞肺炎球菌疫苗Prevnar 13用于

2015卫生计生统计公报:医药费用增速得到控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医疗美容产业 迎巨大发展空

中国麻醉设备市场解析,谁占据半壁江山?

权威人士:最多300药品进招标目录,其他议价

我国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领域又有突破

福建省实行药品经营企业飞行检查 倒逼行业洗

FDA加速审批途径已成为新常态

辅助用药的黄金时代面临终结,影响60多家上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