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法替尼;
阿法替尼为口服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EGFR(ErbB1)、HER2(ErbB2)和ErbB4的不可逆抑制剂。在很多高发且具有较高死亡率的癌症中,EGFR和HER2受体高度表达,这些受体激活后会开启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阿法替尼于2013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于2013年9月获得欧盟批准,用于先前未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ErbB1)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根据CPM数据库,CDE已经批准勃林格殷格翰开展阿法替尼的进口临床申请,目前,阿法替尼正在开展临床试验,距离在我国上市的日期已经进入倒计时。
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为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既往化学治疗主要是指铂剂和多西紫杉醇治疗。吉非替尼于2002年在日本获批用于不可手术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随后于2003年在美国获批作为三线用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单药治疗。由于INTACT5、INTACT6和ISEL7研究未能到达终点,吉非替尼于2012年撤出了美国市场。
根据CPM数据库,阿斯利康已于2004年获得了吉非替尼的进口批准,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递交了吉非替尼的仿制申请。
厄洛替尼:
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一样,均为强效、可逆、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且化学结构母核相同,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分布曲线相似。厄洛替尼于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2006年获欧盟EMA批准,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用药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在2010年,厄洛替尼在美国和欧洲先后获批用于经4个疗程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后处于疾病稳定期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2011年9月,欧盟EMA批准厄洛替尼作为一线用药用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2013年5月,距离EMA批准后一年多以后,美国FDA批准厄洛替尼用于一线治疗EGFR第19个外显子存在缺失突变或第21个外显子(L858R)存在置换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同时,FDA也批准了cobas?EGFR突变检测用于筛选具备厄洛替尼治疗指征的患者。
根据CPM数据库,罗氏制药已于2006年获得厄洛替尼的进口批准,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递交了厄洛替尼的仿制申请。
克唑替尼:
克唑替尼为选择性、ATP竞争性c-Met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剂,于2011年8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和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基因变异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初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LK阳性率大约为3%~5%,意味着每年全球大约有28000到46000名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克唑替尼可以显著改善某些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多数患者对于二线或更晚期的治疗反应良好,但英国国立临床规范研究所(NICE)认为其不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不予推荐。
根据CPM数据库,辉瑞制药已于今年年初获得克唑替尼的进口批准。
培美曲塞:
培美曲塞为叶酸拮抗剂,通过破坏细胞内叶酸依赖性的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用药。目前,培美曲塞主要与顺铂合用用于治疗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和吉西他滨、多西他赛一起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畅销的三个细胞毒抗肿瘤药物。
根据CPM数据库,2005年礼来已经获得培美曲塞的进口批准,随后,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先后取得了培美曲塞的生产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