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478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而此前呼声甚高的“网售处方药解禁”随着其停滞也让业界“冷静下来”,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政策放开的红利已被提前消化,就算政策落地,也未必能短期弥补前期烧钱所带来的亏损。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即便是短期内放开网售处方药,但有可能前期放开的品种并不会太多,最有可能放开的可能是接近OTC(非处方药)的处方药品种,这些品种实际上是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的产品,仿制品种多且盈利能力有限。
“这些品种在传统渠道如药房、医院等都有销售,因此医药电商以这类型产品作为突破口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史立臣表示,真正有盈利点的药物为各种重大疾病的原研药和新药,而这些药物基本上是走医院渠道进行流通销售,而这些药品在短期内接入医药电商是比较难以实现。
“另外,医药电商的仓储和冷链配送能力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硬件,按照现有标准,不同药品保存和运输温度要求不一样,因此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药品放开的品种。”史立臣说。
三七价格小幅回暖
经历过接连价格见底后,三七的价格出现小幅“回暖”。近期,记者通过相关途径获悉,经历“严寒”后,三七价格与销量出现短暂回暖。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三七市场短暂回暖与药企的大量收购有关,而在终端市场,三七依然是“有价无市”。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中药材集散地清平药材市场发现,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下滑见底后,部分药材店的价格出现了短暂回升,以60头三七为例,5月份价格为130~160元,现在普遍回升至170元左右;而25头三七价格也小幅上调,售价也在260元左右。不过据部分商户表示,价格虽然回升,但部分5月前的三七仍处滞销状态,为防止价格再度下滑,因此今年新产的“春七”并没有过多进货。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提供最新数据显示,相比两个月前的2894.74点,三七价格指数回升至3289.47点,回升幅度将近100点,但仍未达到今年3月最高的3815.79点。而价格回升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与药企广泛收购今年“春七”有关。
据了解,全国用三七作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超300多个,几乎涵盖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如众生药业等企业生产的知名中药都以三七为原料,三七跌价让企业获得抄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