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改”四年 沪人依旧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众感受最深、议论最多、反映最强的社会民生问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基于民生民意民情年度调查数据,分析出1865岁上海常住居民医疗健康现状。

调查显示,八成市民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看病就医。但在需要就诊的市民中,遭遇医疗服务问题的不在少数,其中以排队时间长(38.6%)最为严重,其次为多做检查(19.2%)和开贵药(16.2%),医生不耐心(13.4%)和多开药(12.7%)也较为显著。

报告分析认为,排队时间长,与外地来沪就医人数过多、部分民众喜欢去大医院好医院有关,这反映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多做检查、开贵药,可能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利益挂钩,这反映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医药分离制度的必要性。

调查发现,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等)时,近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另有一成受访者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30.90%年收入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居民首选大医院就诊,这一比例在年收入3万元以下居民中仅有9.1%。报告认为,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控制“有钱就任性”的大医院偏好。

其实,上海于2011年正式出台“沪版”医改方案,卫生部门称该方案2年内主推公立医院改革,更注重民生为本,力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该份报告指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百姓就医无序带来的看病难问题已成为医改必须面对的顽疾。因此,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成为政府医疗改革新模式。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越低的本地居民,需要经常看病就医的比例越高,他们大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课题组因此建议,未来医疗改革应着力降低药价和看病成本,让低收入者也能看得起病。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受访者,其健康意识和状况越好年龄越轻、受教育越多、收入越高、职业越好的上海人,也越愿意投资健康。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药生物:独立医学实验室2.0时代,积极拥抱

  IBA和东芝就粒子疗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别为创新而创新! 新药研发应找准临床需求

  移动医疗政策红线下谨防泡沫风险

  安徽谈判院方大胜,医药企业全线割肉让利

  个别药品中标价比市场贵48.5% 浙江药价“零

  湖北省:2015年关于部分药品中标信息调整的

  广西自治区:2015年关于公示广西华瑞药业有

  西藏自治区:2015年关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

  广东省:2015年关于公布201503基药和非基药

发展网络医院 背后难题有待厘清

北京今年试点剥离社区药房

重磅! 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公

医保目录名单或将进行大调整

江城76家药品医疗企业去年“失信”

“高仿”阿胶入市 虫草“李鬼”多多

假药套真壳变身高价救命药?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4年第四季

医药两大认证大限将至 预计近千家药企再遭清

广东医改试点:深圳6医院拟建“医疗界航母”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