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如果iPod只能播播凤凰传奇,iPhone6只能发发短信查查天气,即使它们的工业设计再优秀,它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么?
事实上,深刻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智能硬件本身,而是它们负载传递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移动医疗”或“可穿戴设备”这些概念存在过度炒作嫌疑的原因。
对,没错,现在这些新奇酷的设备是能让我们监测身体健康和运动数据更便捷。但这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幸福么?
未必!
有些运动达人像雕刻艺术品一样砥砺自己的身体,说服这些人佩戴一些新奇的玩意来指导检测自己的身体数据不是一件难事。可别忘了,也有一些人,长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漠不关心,想让这群家伙通过智能硬件与身体对话?太难啦!
在移动健康行业,最终到达用户那儿形成完美闭环的不是简单的数据,不是提醒短信,也不是那种为了获取数据虚情假意的用户回访。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有创建性的、能吸引用户切实关注自身健康的内容。用户不会因为数据本身而有所触动,而是被数据所承载的内容而驱动。
移动智能设备可以变身生物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一条产业的闭环:它们收集我们的身体数据——上传至云端——在云端接受分析——返回用户来指导他们的行为。想要在移动健康领域获得成功么?请在内容上记住以下几点:
1.创新可贵,可别对真正的用户需求装聋作哑!硅谷这方给人的固有印象常常是:革命性的的商业创新、叛逆的亿万富翁、飞速发展的各类公司,没错,这就是硅谷。但也恰恰就是硅谷这种地方,创业者们过于迷信“数据”的力量,往往会对真正需要创新产品的用户视而不见。
以如今正时髦的“疾病的量化管理”为例,这一行过于强调数据是怎样的万能,迷信数据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实际上可量化的生命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真正对大众的健康的帮助又有多少呢?
2.别再画地为牢,跳出固有的思维圈子吧!移动医疗针对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可以有非常多的细分。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类似Fitbit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抑或是为糖尿病人提供的交互式血糖监测的医疗仪器,移动医疗产品“圈住”的使用者很多还是“第一批吃螃蟹的用户”。然而,最早吸引的那批用户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目标客户。大多数消费者甚至压根不需要这些小玩意儿。如今美国已有超过10万个与健康和健身的有关的应用程序,但根据 Pew Internet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数据,利用移动科技追踪自身健康状况的美国人的数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而最近Zogby的一项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希望你的智能手机还能提供哪些功能?”时,只有12%的消费者提到,他们希望手机可以“监控健康”。
公众的热情似乎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高哦?
3.真正去为患者服务,而非惟“代表”马首是瞻。想要从很酷但小众的新奇玩意儿变成真正有用的健康工具?移动医疗创业者必须有点硬骨头——即:不会随随便便向移动医疗可能的支付者(雇主、保险公司或政府)低头,也不轻易唯医生或医院马首是瞻。这些声称能代表患者利益的支付方们,对宏观问题的兴趣是凌驾于患者个人福祉之上的,他们心中的小九九是:哎呀,又有多少大数据能收集了?哎呦看上去不错,不过移动医疗是否真能降低医保支出?
然而,患者都是生活在一个个切身的小世界里,这些宏观问题对他们来说真心意义不大。创新往往与深入人心的旧系统相对,不那么易于接受,也因这些新模式的整合往往让消费者觉得与他们无关。我们必须制造出这样一种产品:它是患者真正想要的那种东西,虽然它可能还不是机构眼中的宠儿。
4.认识到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有其行为根源。如今,仅糖尿病一项疾病的医疗花费就占医疗总支出的近四分之一,其发病率还在递增。统计报告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