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8月15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的重点任务》(下称“重点任务”),其中强调,对社区返聘高级职称退休医生的待遇,每个工作日不低于200元。虽然有“不低于”的明确表述,但“200元”的政府“定价”仍激起火热讨论,有网友吐槽,“如今小时工都30元/小时,让退休老专家情何以堪”。事情未必如此简单。
“不低于200元/日”的由来
在北京市卫计委委员高小俊看来,北京推进分级诊疗的一个重点是强基层,而强基层离不开大医院的帮扶。北京市通过补贴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制定了大医院下基层医务人员和退休后返聘到基层工作医务人员酬劳的相关规则。
重点任务中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大医院医生或返聘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对社区返聘高级职称退休医生的待遇,每个工作日不低于200元,具体由各区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所需经费列入各区财政年度预算。
社区医院返聘退休医学专家并非新鲜事,早在该文件出台之前,就有部分社区医疗机构聘请大医院的医生。比如,北京市海淀区就有99名三级医院的退休专家,被返聘到29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常年坐诊。
此次规定有何不同?
据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任务的出台,意味着不论是聘请医生还是医生下基层出诊,都会从此前的个别性、公益性行为,变为政策性、规范性行为,同时将获得更多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和保障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低于“市场价”
一直以来,返聘退休医学专家是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要事。自2007年7月起,北京市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吸引退休医学专家进社区。此举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缓解基层医疗人员紧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只是,“退休专家是个宝,每家医院都抢着要”,对比原单位的返聘优势和民营医院开出的高薪,社区医院给出的待遇落差太大。这也令返聘专家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服务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
对于返聘专家而言,在哪里发挥余热是道多项选择题。
首先,原单位提出返聘,使其延续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以及固定的患者资源和稳定的收入,这些因素让众多专家难以割舍。
其次,民营医院在“抢夺”退休医学专家资源时毫不吝啬。据国内医院管理专家左立安透露,中医科、骨科、妇产科等专科的知名公立医院医生,退休后如果去民营医院执业都是“香饽饽”。尤其是妇产科退休专家,每天的酬劳能达到2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社区医院吸引更多退休专家谈何容易。
现实中,不少退休专家选择下基层坐诊,更多的是因为医者情怀。据健康界了解,心里装着患者、喜欢跟患者“絮叨”的老大夫不在少数。
北京市太阳宫社区医院就有一名返聘的医生梅力,这名70多岁的专家退休前是民航总医院的儿科主任,现在每周一和周三出半天儿科专家门诊。据返聘机构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每次给予梅力的酬劳是500元以上,但这样的酬金也远低于梅力在原单位的返聘酬劳,能来社区医院出诊,完全源于梅力的一颗公益心,愿意为社区的孩子提供服务。
为政策点赞 为效果担忧
即使是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北京,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给予退休医学专家“不低于200元/日”的酬劳,很多人都觉得“给低了”。但是,业内人士认为,不必纠结于所谓的“200元”,该政策出台的意义更值得点赞。
一位在基层工作10余年的医生表示,该政策的积极性与宽松度值得肯定。一来为退休专家在社区医院执业制定了“最低工资”,从政策层面明确了薪资保障;二来“不低于200元”的表述,为返聘专家在社区工作的酬劳留足了空间。
还有一种声音是,退休医学专家执业属于个人市场行为,无法用政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