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以来,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中药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品种数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欧盟更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区域市场之一,同时也是近十年来带给我国中药国际贸易最多危机感和压力的市场。因此,深入了解中药产品在欧的发展现状,将有助于我国企业明晰其在该传统市场未来发展的策略。由于欧盟各国在政策制定方面逐渐趋于统一,具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将欧盟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市场进行讨论。
近十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对欧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产品出口额和出口量均有所提升。但是,通过分析也不难看出,以食品补充剂为代表的食品市场,仍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领域,而这一现象已是多年来的一个常态;在植物药领域,2004年开始的传统植物药注册,并未对我国中成药在欧发展产生利好,这其中既有政策问题,也有市场因素;从产品形式来看,提取物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未来仍将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欧盟的主力。
与欧盟植物药国家相比,我国以原料型产品为主的发展方式,存在低附加值等特点,亟需改变。而中成药等制剂产品在欧注册受阻,也使企业对欧盟市场的信心有所下降,希望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的成功注册,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思路和勇气,更好地挖掘欧盟这片传统市场的潜能。
原料型产品推动中欧中药贸易
贸易产品层级反差强烈
欧盟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医药保健品消费市场和原料型产品需求市场。欧盟民众对健康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原料型产品的进口,其中也包括植物型原料产品。此外,欧盟各国对植物药的接受和认可程度普遍较高,传统植物药比较畅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开始认可我国的中医药,并使用各种中医药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01~2012年间,我国中药产品对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稳定,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0.95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5.5亿美元。其中,我国中药产品对欧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0.73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6.5%;进口额从0.22亿美元增长到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8%,出口增幅与进口增幅相当。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对欧出口的中药产品,以植物提取物、保健品、中药材及饮片等原料型产品为主,其出口额占比均在96%以上;而中成药产品占比则相对较小,约为2.5%~4%。其中,提取物是我国对欧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其出口额占比一般都在65%以上,而欧盟也一直位列我国提取物产品出口市场排名的第二位,主要出口国家为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以2012年数据为例,我国中药对欧出口额最大的产品类别为提取物,出口额为2.7亿美元,占比达68.8%;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6577.6万美元,占比16.9%,位居第二;保健品出口额为4535.6万美元,占比11.6%,位列第三;中成药出口额为1035.0万美元,占比仅为2.7%。
与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不同,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中药产品,以中成药为主,其次为提取物和保健品,这表明欧盟向我国输出的产品形式以植物药等制剂产品为主。以2012年数据为例,我国从欧盟进口的植物药等制剂产品共计7740.0万美元,占我国从欧盟进口中药总额的47.8%;保健品和提取物进口额分别为3237.6万美元(占比20.0%)和3286.7万美元(占比20.3%);中药材及饮片为1925.4万美元,占比仅为11.9%。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中成药主要来自于德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德国在植物药产业上所具有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