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药上市公司搏位互联网

“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替它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替它努力;通信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它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它努力。”互联网医疗也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引爆,毫不夸张地说,更多的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不是走在转型互联网的路上,就是准备试水互联网相关的领域。

他们要么直接成立了互联网业务发展部,专注互联网医疗业务创新拓展及与现有业务的结合;要么通过并购慢病领域的APP来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布局;要么选择自己开发相关产品。

互联网探索难免左右医药上市公司股价,业界也免不了一些纯属概念炒作和短期投机主义的行为,但更多的时候,医药企业自然不希望“外行干掉内行”,而且担心“趋势干掉规模。”因此,谁也不甘心,更不愿意错失了这股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大浪潮。

不懂就学,不要装

仁和不久前向外界宣布了其转型互联网的战略宏图。今年26日,仁和发布叮当快药,上线当天用户就突破1000人;428日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人;628日突破50万人。710日,用户总规模超越100万人。仁和乐观的估计,叮当快药用户规模计划达到1000万人。

仁和董事长杨文龙向业界分享了其做互联网转型的心得。“对传统企业来讲,转型互联网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老板是否愿意做改变直接决定转型的成败。”具体来说,老板首先要有学习思维,不懂就学,不要装。另外做互联网转型,公司里一定要有反对的声音,不能是老板一言堂模式。

显然,对传统药企而言,转型互联网需要公司老板来一次彻底的自我革新。

已经在互联网思维战略下有所收获的康美对此具有发言权,其董事长马兴田打算让康美做电商的时候,不仅仅成立一家子公司,而是让康美各个产业板块都向电商转变,塑造康美整体的电商思维。

在医药电商领域打拼十多年的邵清,不久前离开了服务两年的以岭健康城,加盟京东到家,负责大健康产品的市场运营。他认为药企做互联网的第一步是要将产品推广互联网化,先把相关产品尽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快速曝光;第二步是实现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即在互联网渠道铺货;第三步则是营销互联网,建立消费者社区,相关的交互平台等。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公司管理层的思维要互联网化,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用一些互联网的工具来沟通,减少沟通层级,快速决策,快速执行。

仁和能在短短120天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全国十个城市的O2O布局,这与其公司上下管理思维的转变密不可分。“传统的管理思维是集权化管理,从上而下。而互联网要充分发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小组织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创新能力。”杨文龙表示。

另外,“做互联网还要懂得分享。”杨文龙解释说,传统产业大多是雇员制,发薪资、拿奖金。而做互联网一定要全员参股,才能打造创业的氛围。正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据悉,仁和旗下的叮当快药团队中高层干部目前已经分配到了公司大约30%的股份。

光有钱是不够的

互联网项目从来都是个烧钱的买卖,但上市药企都不差钱儿。一位医药企业的老板曾表示:“移动医疗需要多少钱我们就会花多少钱。”

今年以来,康美先后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民政府、青海省政府签订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等领域的合作,拟投资金额分别不低于10亿元和20亿元。5月,康美又宣布投资3750万元成立康美健康云服务平台。以岭健康城健康城的投资也在5000万元。

但资本的投入似乎并不能解决医药企业从事互联网医疗时,被外界认为所带有的功利色彩。

“药企既有的药品或器械的利益空间巨大,从事健康管理、网络问诊、慢病管理等移动医疗项目都会让患者担心其真实目的。”移动医疗专家许谦认为,药企项目必然受到竞争对手的抵制,无论做医生还是患者平台必定会被打上不公立标签。

对于上述问题,仁和的战略顾问徐欢生也表示认可。但同时他认为如果药企自建的平台确实能够让合作方受益,自然会渐渐积累更多的用户,获得市场的认可。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以“精准医学”推动我国风湿病发展

  连锁药房携手零售医疗:医药双赢 有利控费

  医药O2O为什么这么难

  保障廉价“救命药”需要公共兜底

  医药挂网何时柳暗花明?药品招采制度有哪些漏

  药房深入零售医疗服务

  干细胞政策“落地”,相关公司共享千亿盛宴

  医保砍价第一刀:“天价药”降幅最大达到54

  莆田系获互联网药品交易A证 B2B模式降低医院

  廉价救命药短缺 宋大才:定点生产可破难题

仿制药大佬何以玩不转中国市场

廖新波:中国医改需要名人推动

低价救命药频“断供” 每年消失几十种

近百家公司半年报出炉:平均净利润增长高达

“互联网+”并非医药行业当务之急的药方

体制外基础医疗机构崛起将带动行业变革

生长激素缺乏症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

严格管理是处方药零售大发展的前提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市场规模到2021年将达到90

发改委责令蚌埠卫计委整改 二次议价成焦点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