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在这个西方的圣诞节庆,安徽省招标采购部门也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一份“礼物”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公示。在随后的五天里,安徽全省统一招标工作完成。本月1日,此次集中招标的药品开始配送县级医院。这意味着,安徽县级公立医院首次成为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独立市场层级。但从业界的反应来看,安徽的再一次“创举”依旧遭到不少抨击。那么,县级医院的药品招标将何去何从?
质量与价格难平衡
“安徽模式”实施两年多以来,其被认为是“唯低价是取”的招标规则备受业界诟病。然而,其“双信封”的招标之“火”仍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烧”向四野。烈火之后,安徽省趁热打铁,再次推出县级公立医院招标新法。
据安徽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取了“统一目录、统一平台、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全程监督”的招标采购办法。招标原则强调量价挂钩。有人指出,这是“唯取低价”向“优质优价”转变的标志。然而,近日公布的招标工作完成结果却显示: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中标的7000多个品规的药品价格比国家指导价低36.6%。仔细分析之下,这样的“质量保障”与“药品低价”并非如官方说的“和谐”。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刘明睿指出,招标价格之所以大幅下降,最核心的在于评标规则的制定。这次安徽县级公立医院招标质量层次划分比较少,并且采取每个质量层次独家中标的方式,这无疑导致众多药品价格大幅度地跳水。另外,在刘明睿看来,按照其他省份的招标经验,一般会划分4-5个质量层次,每个质量层次划分不同的定价组。但是这次安徽招标只划分3个质量层次,并且由于政策制定者对药品专业属性缺乏深入了解,导致一些大的本土药企、外资药企和本土中小药企在同一质量层次竞争的现象。
从市场反映来看,安徽招标结果公布后,业界随即也就“价优质优”提出了不少质疑。对此,北京宝成普济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孙跃武进一步分析,从政府政策诉求的角度出发,此次招标对价格的要求依然是尽量地降低患者的药价负担,那么在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低价仍然是趋势。与此同时,政策还需要维护药企的利益,才能够真正保障药品质量。然而,矛盾产生于这两种诉求之间难以平衡,加上质量评价缺乏完全客观的标准,最后仍会以价格这个显而易见的评价标准来表现其结果。
“显而易见”或许还不仅仅体现在对外公布的降价幅度上。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近几日,一些药企集中于相关招标办进行申诉,矛头指向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