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三股“寒流”夹击 浙江中药企业抱团渡难关

中药行业最近风波频起。

起于2010年的中药原材料涨价潮,2011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酝酿10年之久的药品行业新规GMP,于3月正式实施,其导致千万元以上的改造成本,大量年销售额在千万之下的中小制药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

此外,发改委力推的基本药物降价,在惠民的同时,也挤压着药企的生存空间。

三大难题当前,中药企业如何破题?不久前,浙江中药产业联盟成立,似是对此作出的回应。三股寒流夹击,浙江药企选择抱团渡难关。

三个难题

全国成千上万的中药产品中,产值过亿的仅有80来个,而浙江就占据了其中10来个。让正大青春宝药业技术信息中心主任刘雳颇为自豪的是,正大青春宝旗下的三个主打产品: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青春宝抗衰老片恰恰都在这亿元俱乐部内。参麦注射液2010年销售额在34亿元,丹参注射液和青春宝抗衰老片都卖了2亿多元。

刘雳说,尽管卖得这么好,但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却基本赚不到钱。有牢骚的不只正大青春宝一家。在浙江中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几乎每个被问到的中药产业界人士都说:中药产业压力最近很大。

记者了解到,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药原材料价格猛涨、药业GMP新规的实施,以及基本药物降价政策。

1 中药原材料价格疯涨

中药行业最大的压力来自原材料涨价。

就拿我们自己的产品来看,丹参注射液原料主要是人参,参麦注射液原料则是红参和麦冬,两者2010年的涨幅都颇为惊人。刘雳说,前年去东北收人参,价格不过80来块一斤,2010年则一下涨到220240块一斤。麦冬涨幅虽没人参那么夸张,但也从200950多块一斤涨到了2010100多块一斤,涨幅近100%

刘雳的说法也得到了浙江省中药研究所药材资源室主任俞旭平的认同:我前天刚看过浙八味的价格报告,仅2010年一年,浙贝价格就上涨了近140%,元胡涨了110%,其他六味涨幅也大多在50%以上。

上个月,马应龙药业生产了30多年的三七片因为原材料太贵而停产了。可见最近的原材料涨价有多离谱。刘雳忧心忡忡地说,三七价格原来只是60元一公斤,如今最高时达到600多元一公斤。

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有84%涨价,涨幅多在5%180%

2 新版GMP推高行业门槛

制药行业规则不少,其中又以GMPGSPGAPGLP最为重要。新版GMP201131开始实施,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刘雳说,新版的要求显然高了不少。比如原来煮药可以用自来水,和家里自己煮药一样,但新版GMP规定一定要用没有杂质的蒸馏水;原来中药只要最后灌装环节灭菌就可以了,如今要求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无菌的。

最苛刻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指纹图谱标准的纳入。刘雳说,图谱就是用一束红光照过药液投射出来的图案。以往这种技术大多用在西药上,因为西药是化学合成的,只有一种成分。只要成分对了,测出来的图谱自然是一样的。而中药则是多种药材一起煎出来的,成分要复杂得多。刘雳说,即使拿一根冬天出产的人参和夏天出产的人参制成药液来测图谱,图谱也是不一样的。

刘雳还说,新版的GMP允许有5年的适应期,正大青春宝为此投入了1000多万进行技术改造。数据显示,目前国内4824家药企中就有910家处于亏损状态,而国内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制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刘雳还记得1998年旧版GMP实施时,不少小企业就被淘汰出了局,现在,新的洗盘恐怕在所难免。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0年“重磅炸弹”级药物销量排行

3.0时代业外资本敏锐“触电”

中药迎来进军俄罗斯市场关键期

2011年医药产业总产值预测达15500亿

抗辐射中药或成行业新亮点

东盟,中国企业“掘金”新舞台

新一轮扩产潮:抗生素市场又受追捧

产能过剩,原料药出口之痛

新降价令砍去100亿 药企“出血”不止

2010全球最畅销药:立普妥居首

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敲定“量价挂钩”方向

同一市场3种药价制度并行:价格管制不能治百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可期

医保扩容孕育巨大产业机遇

2010年我国肝素出口行情火爆

药企纠结降价令 外企杀向三四线市场

全球药物创新的中国轨迹

药品安全和供应短缺两大问题挑战制药企业

药价管理深发展 医保药价格有望统一

中药研发乏力 全国投入不足不如欧美一个大企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