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随着政策全面的改革为药企并购整合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如清风吹过湖面,整个行业波澜不断。2015年1-6月份医药并购案例激增;到了下半年,随着股市的巨幅振荡和休整,并购估值也更趋合理,药企的并购整合以更理性、更有序的态势展开。
进入2016年,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致力于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将会加快并购重组脚步。同时,受行业经济的影响、医药政策密集发布,使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沦为上市公司的并购对象。可以预见,2016年,“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将会频频发生。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5年上半年,医药板块并购此起彼伏,从标的资产来看,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领域并购案高达47起,其中上半年医药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当属友搏药业65亿元借壳九芝堂;到了2015年下半年,并购市场出现短暂的回落之后,由于国企并购重组政策方面利好消息不断,市场对于新一轮并购热潮的预期加强,11月并购再次回温。
综合分析2015年的并购案例发现,各细分行业并购的热度与行业集中度呈现反相关性,与估值倍数呈正相关。在各细分行业中,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则主动退出的企业比较少,并购成为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主要推手和必然选择。上半年,一级市场估值集中在10-20倍,各细分行业二级市场估值在20-80倍之间,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行业估值持续在50倍以上。估值差距吸引上市公司和被并购企业积极参与并购以实现资产证券化。相比医药流通行业和制药行业,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并购特别活跃,这与行业相关政策及自身的变化存在很大的关系。
东方证券研究表明,我国制药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营收不足5000万元,近2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若按照新版GMP投入300亿元-500亿元技改花费测算,平均每家医药企业将投入600万元-1000万元,改造费用将使中小企业付出2-3年的经营利润。但从行业角度来看,新版GMP改造将加速淘汰落后的中小企业,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提供并购和扩张的机会,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
并购整合大势所趋
回顾整个2015年医药行业的并购,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多方面因素在助推医药行业并购案激增,哪怕是医药巨头,生存忧虑也不小,既要面临自身成熟产品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又受到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影响,这意味着营收和利润都可能受到一定冲击。发改委放开绝大部分药品价格,药品“特殊商品”外衣渐褪色,市场进一步充分竞争,价格战难免。医药领域细分程度日渐走高,精准医疗、互联网医药、基因测序概念渐火,资本雄厚者都想通过收购快速进入新兴领域分一杯羹。
而梳理该细分领域的并购不难发现,夯实主营扩充产业链系上市公司并购生物科技资产的主要目的,或借助标的公司拓展市场,或共享标的公司的区域、用户资源,甚至通过并购可直接涉足新兴市场、创新的技术手段,可谓一举多得。
实体药店行业一大趋势就是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单体药店越来越难生存,不少选择关门或被收编。仅线下并购扩张并非实体连锁药店的唯一道路,同时发展好医药电商业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生物科技的并购热潮中,药企追逐新技术、新模式的并购方向符合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随着资本运作步入新时代,未来行业并购整合的战略可能会有一系列变化。由于一级市场价格高企以及优质标的日益稀缺,以增厚利润为主的大体量并购难度较大。就企业战略而言,传统企业向新兴领域的并购或风起云涌,比如互联网医疗、新技术新模式(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一级市场将成为二级市场的并购风向标;海外并购可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从细分领域角度来看,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最为火热。华润系抛出的万东医疗被鱼跃医疗接盘后,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异常红火,实现了多个连续涨停。A股中另一医疗器械翘楚——楚天科技亦发布公告称,拟收购长春新华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