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月10日上午10时在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2014)》。
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
国家卫计委今日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2014)》。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介绍,截至2014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想当医生必须先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秦怀金表示,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不同的人才,科学学位着重科研能力,专业学位则培养临床能力。无论取得哪种学位,如果想成为一名医生,都必须参加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在临床上进行严格的轮转,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结业考核通过后,颁发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今后,取得此证书将作为医师执业注册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为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中央财政2014年15亿元用于住院医师培训的补助资金已经下拨各地。
秦怀金说,所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在认定的培训基地医院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着重培养临床诊疗能力。国内外长期医疗工作实践证明,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座“独木桥”。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可以为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大批同质化的合格临床医师,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的现状,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
2013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年在全国正式实施。自2014年起,国家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对培训对象的生活待遇和培训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让住院医师待遇水平将得到更好保障。截至去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均启动了住院医师培训,已累计规范化培训近13万人,2014年全国新招收人数达到5.9万人。
为规范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国家卫计委明确要求,住院医师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住院医师具备四大能力,即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周期一般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附加资料——
《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2014)》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江苏考察时深刻指出“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通过严格规范的培训,促进我国临床医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同质,可以为实现分级诊疗提供重要人才保证,有效改变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的情况,是破解看病难的治本之策,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
此次发布《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旨在向社会各界介绍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状况,引导各界更加关注支持此项工作,加快培养更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医生,为深化医改、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什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完成院校医学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被实践证明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