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则西事件的发酵还在继续,据相关人士透露,昨天上午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特地召开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视频会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卫生厅局处,省市县级医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据网络中传出的会议内容来看,本次会议聚焦在“规范细胞免疫治疗,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操作”、“禁止医院变相承包科室”、“严格医疗广告审查”三个方面。据悉,此次会议还强调,基层医疗机构不得未经授权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开展临床,未经审批开展的三类医疗技术,严令禁止。各医疗机构开展的所谓合作开发,未准入审批的医疗技术,不得进入临床应用(可以进行临床研究)。此消息一出,业内人士们纷纷叫苦喊冤,魏则西的锅为什么要免疫疗法来背?
不过生物谷倒认为大家不必过度担心,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细胞免疫疗法目前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生物谷认为,此次会议释放出的信号主要有3点。
一、与科室合作,出租等变相谋利行为,或借用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合作收费,会变得困难。这次管理意见事先明确,如果仍然合作的话,后续将迎来严重的惩罚可能,一些合作,当停则停!
二、第三类医疗技术上临床会受到严格监管,意味着,没核心技术,或没有确实疗效的,很难真正进行下去。表面是禁令,实际上是提高门槛,把一些违规的,没有技术能力的第三方筛选掉,对行业整体发展应该是有益的。未来免疫细胞治疗公司,在全国,最好只有几家大型的巨头,而不是遍地开花!从监管角度来看,遍地开花,也不利于监管,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国内也能出现Juno这样的公司,自然是政府乐见其成的!
三、是强调“基层医疗机构”!意味着大型医疗机构,尤其是有临床试验资质的机构,仍然是允许的,这一点给专业的机构开了个口子。以后大家做CAR-T,TCR应该是自已做,或与一些高水平机构合作,只是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可能要调整了。如果完全按新药临床试验的模式,那可以大投入了,没有几个亿下不来的。因此,需要创新的合作模式介入。
这些规定出台,免疫治疗无疑将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寒冬。
那么魏则西事件的锅到底该不该由免疫疗法来背呢?在某些媒体口中免疫疗法被指为“虚假疗法”,甚至被认为是“国外淘汰下来的技术”,那么免疫疗法究竟是恶魔还是天使呢,我们先带着几个问题来看:
免疫疗法是什么?
免疫治疗是指用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通过调动患者自身抵抗力(免疫细胞)来抵御、杀死肿瘤细胞,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当前癌症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目前免疫治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免疫细胞疗法。简单说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在体外诱导出可能具有杀伤肿瘤能力的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此类疗法包括LAK,DC,CIK,DC-CIK,CAR-T,TCR-T,NK,CAR-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等等。但是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大浪淘沙始到金,眼下有出色作用的是CAR-T,TCR-T这两种细胞治疗方法。
另一种是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药物。这些药物能使癌细胞周围削弱免疫系统的信号失效,使免疫细胞不被蒙蔽,继续攻击肿瘤细胞。如抗体阻断CTLA-4以及PD-1通路,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的能力。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属于PD-1抗体药物,是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
此次事件中涉及的CIK/DC-CIK疗法,属于上面提到的免疫治疗的第一种,即通过体外训练免疫细胞“战士”的做法。
DC-CIK细胞疗法,主要原理如下,首先将患者自己的DC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或者是肿瘤相关抗原肽进行抚育来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