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15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锋表示,互联网医疗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监管。他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抓应用”,即各级各类平台、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到底怎么应用新技术”。
2020年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张锋说:“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在健康医疗领域尤其如此,已经成为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模式、重塑医学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变革力量。”
对于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意义,张锋说:“人口健康信息化是深化医改和服务群众的有力支撑,是健康政策和全面监管的基础保障,是模式转变和现代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创新驱动和经济新增长的潜力领域。”
人口健康信息化成为深化医改重要支撑。张锋透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催生新型健康医疗模式。
张锋介绍,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2020年的目标是: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统一融合;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中西医并重、工作全天候的全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机制;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法律制度,支撑业务集成、跨部门协同、社会服务和科学决策;制定健康信息消费政策制度,发展个性化医疗服务,创新智能医疗业态和运行模式,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
将加强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
在信息技术深入医学之后,医生应该如何看病?张锋说,医生首先得看懂数据,看懂患者的个体化的诊疗大数据,“更加关注个人,更加关注个体化、可及性和医疗质量。”
信息技术与医疗的结合催生了很多新技术和新概念,比如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医院应该如何应用,边界在哪里?如何提供服务?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保证安全和患者隐私?医疗相关机构和行业从业者一定要从整体上思考整个链条。”
“互联网医疗实现后,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数字审核,对医生也要做电子审核,既要保证诊疗信息在规范有序的政策引导的范围内使用,同时也要保证这个过程中的责任和边界,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张锋说,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不能阻挡,但在应用过程中要逐步规范,逐步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监管。
张锋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2013年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整体框架的设计,2014年主要做系统整合,2015年将主要抓应用,“各级各类平台、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等在提供服务方面如何应用新技术。”
十三五规划:补短板订政策强应用建机制
对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张锋主要对“十三五”的前期研究进行了介绍。“初步结合十三五规划,构建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将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2016年的主要工作。
张锋介绍,“十三五”的初步规划有五项内容:第一是补短板,包括医学数据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二是完善政策和法律,整体建设、应用方面上有很多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和瓶颈,都需要进行规范;第三是强应用,应用是主导,在应用规划和实效上进行评估,推动信息化建设;第四是重创新,所有行业相关方都应该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五是建机制,“十三五”要重点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的机制。
除了十三五前期研究,人口健康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工作还包括: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指导;探索行业关键技术应用政策、核心信息系统和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