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的新契机
再生医学的概念起源于蝾螈和壁虎等动物,它们在断肢或尾巴的时候,迅速启动再生机制,从而长出新的组织。人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器官的衰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器官移植的需求逐渐增大,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再生医学发展得如此迅速。干细胞的发展,能使得再生医学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科学家可以通过体外建立病人的干细胞系,这些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不同的细胞,从而对病人的疾病进行治疗。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利用细胞重编程技术成功将小鼠纤维细胞诱导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cells)。该方法一发表出来,研究者逐渐将研究兴趣转移到ips细胞上,因为以往的胚胎干细胞不仅成功率比较低,而且还收到伦理组织的严密监管。ips细胞的建立是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山中伸弥也因此同约翰?戈登一同分享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来自华盛顿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Charles Murry以及Micheal Laflamme博士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形成的心肌细胞,成功修复了猴子受损的心肌细胞,修复率可达40%,研究人员还发现3个月后,这些外来的细胞能完全融入心肌细胞中。该项研究的成功为人类心脏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由于胚胎干细胞克隆出现诸多的伦理问题,多能干细胞逐渐在再生医学上行使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科学研究者对这一研究表示欢迎,但是这项研究遭到了生物伦理学会Family ResearchCouncil 的反对,他们称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因为它破坏了一个新生命。另外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Case Western Reserve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生物伦理学家Insoo Hyun称,“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的确为很多病人带来特殊的治疗手段,但是这样也为带着其他目的的实验铺开了道路。”
商业利益的驱动

干细胞产业仍处在萌芽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干细胞在药物研究不仅能够攻克很多疾病,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利润。根据美通社报道称,2020年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可达到2020亿美元。2013年是干细胞研究公司IPO年,很多公司在这一年进行了IPO。去年,英国第二大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就与Cellular Dynamics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加强利用iPSC细胞在药物发现上的应用。阿斯利康一直是创新药物的领导者,其曾经就购买了Cellular Dynamics公司利用iPSC生产的人类心肌、血管、神经细胞以及肝细胞。从而从这些细胞中找到刺激非多能干细胞转变为其他细胞的分子。因为在人类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中,如果是组织能够自我修复这将会产生巨大的利润。事实上,英国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同样盯上这项研究。
今年4月14日,来自苏格兰国家血液服务中心医疗总监特纳(Marc Turner)花费数年时间,利用ips细胞培养出血红细胞。血红细胞的培养时间也只需1个月左右,未来人工血液很有可能会取得现在的人体献血模式“这是人类首次製造出适合用于人体的血红细胞,史无前例。”目前,根据卫生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血液需求量达到8000吨,而2010年统计时,我国采浆量为4180吨,仅相当于需求量的50%,所以人工血液在国内外将有很大的市场,而且对于那些稀缺性血液来说,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更是不言而喻了。
美国政府资金对干细胞研究的资助以及FDA对干细胞疗法的批准,使得北美仍是干细胞产业的中心,同样在太平洋的彼岸,东南亚地区将是干细胞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一地区密集的人口所带来的强大市场、以及政府制定的有力政策将的是干细胞在这一地区很有市场。目前,这方面的公司有Mesoblast公司(澳大利亚)、Aastrom生物科学公司(美国)、Celgene公司(美国)和Stem Cells,Inc.(美国)。
目前全球从事干细胞产业的公司多达300余家,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很多生物公司并不对病人安全负责。中国的干细胞市场,同样比较混乱,《自然》以及《经济学人》等知名杂志对中国混乱的干细胞市场进行严厉地批评。很多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很多治疗手段并没有被国家卫生相关部门得到审批而对病人进行治疗。况且有些公司打着干细胞库,储存干细胞的名义,向病人所要高昂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