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儿童用药难题再次成为两会的焦点

儿童用药难题再次成为两会的焦点。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儿童药品市场一直承受着来自研发、市场两个方面的制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演变至今儿童误服药物、服药超量、药物短缺等问题屡被提及。与此相矛盾的是二孩政策落地、儿童人口占比将逐年攀升的现状。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施耀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破解我国儿童用药难、规范儿童用药已经迫在眉睫。要想打破儿童用药难的窘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儿童药品研发生产、使用的监管更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药品审批、设立财政基金等方式激励药企研发、生产。

儿童药缺口

依据WHO的定义儿童年龄定义泛指18岁以下任何人中国的定义为14岁以内。数据显示我国现有0-14岁儿童2.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5%。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后根据国家卫计委的预测我国每年新增的出生人口平均300儿童人口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儿童用药方面许多种药品都短缺其中儿童专用剂型尤其短缺比如防治儿童肺孢子虫感染的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就很难买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表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肠胃功能还不健全对药品很敏感服药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伤害。

记者拿到的儿童药提案数据显示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版”。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1.7%而我国总患病人群中患病儿童人口占比达19.3%

另外我国共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10多家制药企业专门生产儿童用药占比仅有0.2%。而产品中涵盖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也只有30多家占比为0.5%

“我国儿童用药普遍以成人药品来代替将成人剂量进行调整类似于‘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描述广泛存在于药品说明书中加大了儿童用药的风险儿童用药中有一半左右存在超量问题。”施耀忠说道。

儿童药紧缺直接导致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企。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为成人的2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比例不到1%

虽然儿童药市场广阔但对于药企而言研发生产儿童药会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薄、研发生产要求高的难题。施耀忠告诉记者药品从研发到上市所需的平均时间不尽相同普通新药需要1012年时间而儿科新药则需要1416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25.67 +3.68%买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保华则表示儿童用药生产的特点为小批量、多批次、工艺相对复杂导致儿童药在生产设备、质量控制、技术投入等方面的投入并不比成人药少甚至有的方面投入更高。但由于目前儿童药的定价原则是以药物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为基准而儿童药有效成分含量远低于成人药相应售价就要低于成人药使得儿童药在定价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企业无法得到补偿。

立法、激励并举

针对儿童药品短缺的问题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将目光投向立法监管、政策激励两个方向。

施耀忠告诉记者国内医疗领域现在是以慢性病为主由于大病种的患者数量多、市场大所以优质的医疗、医药资源都向这一方面倾斜。因此建议建立和完善儿童用药法律法规并建立支持儿童用药研发生产的激励机制。

在儿童药品的临床应用方面施耀忠则认为应该建立全国儿童药品临床试验协作网络通过全国儿童专科医院和各大医院儿科参与的临床试验为儿科新药参数补充更多的循证医学数据。

“新药临床需要大量数据支撑但是我国儿童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并且缺乏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保障机制绝大多数父母不愿意将孩子作为临床受试者。但是大多数儿童病的治疗还是在公立医院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喜讯!诺华IL-17A抗炎药Cosentyx斑块型银屑

  极力打压!医药公司促使肯塔基州议会通过限

  为什么大医院一定要有门诊呢?

  卫计委答记者问,专家怎么看?

  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预计将在今年出台

  医药企业深陷二次议价陷阱 中成药成重灾区

  国家完成5药品谈判,大降50%!

  严守防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FDA:冬虫夏草不能作为保健品用了!

  化学药注册分类改革出台,企业将何去何从?

仿制药、医疗器械、创新药将大展拳脚

国家中医药局:落实《战略规划》激发中医药

全国政协委员王阶:推进“医养结合”仍存在

卫生部原副部长:很多药不该吃、很多治疗不

保健品包装,为何总出格

保健食品如何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史上最全”医药产业新政出台 “国产“的春

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养老问题:医养分离成发展

毛群安: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

国务院出手,医药产业高开高返将彻底终结!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