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非常明确,各类新型连锁诊所和医生办医也风生水起。很多朋友们感慨,时光仿佛回到了90年代民营医院自由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经验、教训都是能够以史鉴今,但是人们总是喜爱遗忘。比如:90年代自由发展的年代留给我们哪些思想财富?当初的创办者是怎么解决难题的,给后人哪些启发?老牌民营医院面临哪些挑战?新型中高端民营医院和医生集团会对老牌民营医院产生哪些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我们为读者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成立于2000年,一直谋求民营医院的发展与行业进步,得到了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的审批,依法注册登记,赵淳曾担任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三级甲等医院联络处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等职。他一直研究和观察民营医院发展以及变化,并深入考察过亚欧和北美地区诸多民营医院。
优秀民营医院最大特点:低调务实,尊重医学内涵
奇点:老牌民营医院大都是在90年代初建立的,不少医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是否能总结一下优秀民营医院的特点?
赵淳:我们国家现在有1万多所民营医院,要说优秀的医院,数量也就百家以内,甚至五十家以内。这些医院共同的特点是:第一,始终不打广告、诚信为本。第二,注重医疗质量和专科建设。
第三,创办者是学医出身,这也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你看,无论是东莞东华医院、还是温州康宁医院,他们的创办者都是学医出身。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可以说信仰——他们极为看重医疗质量。医院的核心是什么?是医疗质量和安全。这是全世界医院永恒的主题。这些优秀民营医院的创始人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很多投资者不懂医,很难和管理者达成一致,导致后来问题很大。
第四,这些医院也非常注重梯队建设、人才培养,一有机会大家就去医学院招人,懂得培养自己的人才,给自己发展储备梯队。现在好多人都说人才难招,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不难啊,要想解决怎么都能解决,那么多医学院校,一定有那些成绩优秀但家境不好的孩子,这些都是可以培养苗子啊。你看协和医院最早就是教会医院,也是没有人才,可是人家的人不也发展起来了吗?有了自己培养的人才,特别是加上文化影响,大家干活儿的时候是从心里愿意为患者服务的,而不单单为了那几万块工资、完成任务,当然更不是为了领导干活儿。
越是陈腐观念少的地区,民营医院发展越好
奇点:当初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民营医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医院发展的大背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他们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赵淳: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老牌民营医院发源地区大多是在浙南地区和广东地区,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早。很多城市比如深圳,都是新型城市,都是外来人口,大家到一个城市打工、赚钱、做生意。一切都是新的,也有需求。
可以说,第一批民营医院是在“陈腐观念”比较少的地方发展起来的。老百姓的观念开放,没有姓资姓社的偏见,办得好,就认你,解决了问题,就认你。刚开始,人们也去那些贴小广告的医院看,过几年大家都很聪明,知道哪家好了,慢慢地贴小广告的生意就不行了。
那时候医院都是自由发展,没有政策,也没有限制,只有需求,大家的需求特别旺盛。大家都流传一个玩笑:“开个医院程序比开个餐馆还简单”。真是大浪淘沙的年代啊!大家心里明镜儿一样,人们口口相传,口碑就慢慢积累起来了。你看你到了东莞问哪家医院好,大家都说东华医院。那时候,大家需求旺盛,还都没有医保,只要有医院,治疗规范,稍微便宜一点,大家就愿意付钱,发展是真没问题,很滋润。
信息化软肋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挑战
奇点:老牌民营医院是怎么和公立医院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