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英美日三国召回BVL公司生产的药物万珂,时隔一年又二十天,国家药监局终于在2011年的12月8日发布公告,宣布召回BVL生产的另一款药物凯莱,并在华停止销售万珂。被召回两款药物在中国的代理商,是强生在华最大子公司西安杨森。
继此前强生至少22次不涉及中国大陆地区的药物召回后,这次“迟到”的召回再次为其“因爱而生”的口号留下一个嘲讽的注脚。中国大陆不召回,中国产地成为最佳的理由之一,其安全性在我国较欧美宽松的GMP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在强生遍布全球的工厂中“鹤立鸡群”。
此次召回背后,两种药物至少在10亿美元的销售额,使强生变得“步履蹒跚”,西安杨森的抗肿瘤药物组合拳,也或将因此坍塌一角。
一年后的召回“情非得已”
这次姗姗到来的召回中,西安杨森反复表示,召回楷莱、停止销售万珂,是强生方面主动要求,之后药监局才发出相关公告。其还强调,此次的召回是召回当中最为轻微的三级预防性措施,“意指即使使用了相关药品,一般不会引发危害结果”。
事实上,公告涉及的万珂、楷莱生产商BVL公司,早在2011年的11月11日就已经停止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官网上,这家公司则留下一连串斑斑劣迹。
BVL的不良记录,从2010年就开始频繁出现。2010年11月,FDA发布5份报告,称BVL生产的两个批次万珂样品出现微粒沉淀,在19日即组织在美国、英国和日本进行召回。
2011年5月2日至25日,FDA对BVL进行现场检查,指出包括生产设备灰尘、金属制品碎屑、污水处理不达标等在内的48项问题。不久后的11月,英、法、美再次对BVL进行联合检查,仍然发现有10项指标不符合GMP规范。自此,BVL彻底停产,并开始在全球开始二次产品召回。
一位专家解释说,这样的召回是依据“程序不合法,结果亦不合法”的原则,由BVL公司过程不达标推断这两种药物可能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
对于上述在FDA或者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公开信息,西安杨森公关部门回应称,“我们并不知道BVL公司之前的质量问题。”
BVL公司全称为BenVenueLaboratories,是美国著名的私人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的下属公司,也是强生代理药品的重要合作伙伴,从公开的数据看,其每年代理的药品价值在十亿美元级别。
BVL公司未停产前,日本武田制药与强生联合代理销售BVL所产的万珂,前者负责美国市场,后者则负责其他市场。在BVL事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特别是在2011年8月停产一款拳头药物白舒非之后,武田制药曾对外表示正寻找其他的生产商。
西安杨森则向公众表示,正在积极寻找在法国、意大利的两家与BVL无关的万珂生产厂家,而楷莱目前已有国内两家药企可以生产,其将尽力保证国内市场两款药物的供货。
明星药物的陨落
万珂“明星“陨落,背后是强生每年行销10亿美元的业绩。
根据2010年的强生集团年报,万珂位列强生系药品畅销榜第六名,在这一年的销售额手度突破10亿美元达到10.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5.8%。在美国的本土市场之外,销售额就增长16%达到了10亿美元,是强生抗肿瘤药物中的拳头产品。
国际权威机构IMS调查显示,2010年,万珂在全球最畅销抗肿瘤药物中排名第七,年销售额达到17亿美元。简单的计算后,我们会发现,强生在全球的万珂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超过63%。
而BVL公司在过去将近六年的时间中,一直是万珂、楷莱两种药物在全球的最大生产商,撑起这两类药物全球供药的大半壁江山。
西安杨森作为强生在华的最大子公司,代理了强生系药物中的多款拳头产品,万珂、楷莱同样位列其中。从米内网获得的化学药临床用药竞争格局数据显示,上述强生系拳头产品,占西安杨森的销售额接近40%。
西安杨森旗下的药品,跨越消化系统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精神障碍药物等多个治疗领域。其抗肿瘤药物,则是一套组合拳,包括万珂、楷莱和达珂三种药物,其中万珂则由其在2006年开始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