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初起,医疗检查费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下调,幅度之大令人惊讶。这对医疗机械行业意味着什么呢?是会带来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寒冬,还是会迎来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暖春,各界评论不一。
今年初起,医疗检查费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下调,幅度之大令人惊讶。
据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收费科长李浩谨透露:“过去做一例磁共振的费用是700元,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后已经降到了300元。”
换句话说也就是降低了57%。这场检查费下调浪潮降幅从10%到57%不等,这对医疗机械行业意味着什么呢?是会带来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寒冬,还是会迎来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暖春,各界评论不一。
医械行业将面临寒冬
一方面有评论认为,大幅度的降低检查费用势必会蔓延到全国各大医院,医械行业也将面临寒冬的到来,而对医械行业的影响才刚刚显现冰山一角。首先就大大降低了医院购买进口诊疗设备的热情。
海南一家医院的贾医生举了个列子,比如心电图检查,三甲医院一年实际费用如下:4000元(设备折旧)+400元×12(人员费用)+1元×3000(试剂费用)+2000元(办公费用)=13800元,平均每个心电图检查费用不到5元,而每个收费30元,利润为500%。如果按此次价格下降25%计算,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该心电图检查服务收入减少近几十万元。并且这还仅仅是心电图检查,如果加上其他检查类,该数目将达上亿元。比如此次重庆价格下降25%后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将减少7.07亿元。
虽然此次降价会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此次降价风暴势必影响医院与医疗器械供应商之间的利益链,此次波及全国范围的降低检查费用对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甚至,重庆某医院的负责人认为:“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都没有办法收回来了。”
此外,由地方自己做主核定价格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虽然此次多省依次出现的降价潮到底会对医械行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还无从得知,但是从今年两会政协委员提出的“别让以药养医变成以检查费养医”来看,检查费用降低的趋势还将继续。
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更多机会
另一方面,有评论认为此举有利于推动国产医疗机械企业的发展。检查费用高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进口设备价格高昂有很大的关系。据《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发展蓝皮书》显示,国内高端医疗设备的进口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核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等国外品牌甚至占90%。而这些设备我国在购进时比原产国价格高出50%-100%。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国家多为250万美元,在我国则为500万美元以上。
进口医疗设备价格高,原因之一是中间经销环节多,层层加价、纳税。此外,器械采购中灰色交易的存在,也推高了价格。一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行业从业者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这些设备的利润率有的高达50%~60%,其中回扣可能占到20%。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医院花重金采购进口设备,客观上抬高了价格,也导致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生存困难。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报告指出,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分散,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左右。与此同时,外资医疗器械公司还在不断收购国内业绩优秀的同类公司。
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提高。有报告指出,现在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公司,已拥有精湛技术,如医疗影像,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与跨国公司产品没有明显差别。
国外曾鼓励本国生产医疗器械解决“看病贵”问题
在发达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费用之比为1:1,在我国,这个比例为1:4,甚至更高,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市场容量。医疗器械的费用和医疗支出息息相关,日本卫生部门为降低医疗费用,也制定政策鼓励本国生产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