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一家之言:公立医院改革出路在于实现医疗资源社会化

   我国新医改三年多来取得的成就,体现在迅速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同时加强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与政府增加投入密不可分。在下一阶段的医改中,尽管政府投入仍要继续增加,但是改革的动力需要转向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由于医药卫生体制内的问题在公立医院中都有存在,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必将成为下一阶段医改的突破口和攻坚点。

  目前一些主流的观点仍将公立医院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地归因为政府投入不足,似乎只要政府扩大投入,就能够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以药补医问题和医患矛盾等问题。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即公立医院的收入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支持,才能够成为一个以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只有以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为主的医院才是名副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必要和有可能将我国大多数医院办成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

  医疗服务并不都是公共产品

  我国目前有两万多家医院,其中大约2/3是所谓的公立医院。而更准确衡量公立医院规模的指标是医院床位,即我们目前大约90%的医院床位在公立医院内。这表明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业仍然是一个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业。如果这么多的医院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的话,我们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将会消失(尽管会产生其他的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必须提供免费或低于市场价格(和成本)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医院必须并且只能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持,而无需靠病人的支付来生存。但我们要问的是,政府财政是否有可能支持90%的医院床位?因为这需要政府财政收支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即增加税收,并将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养医院。即使我们目前的财政收入有可能支持这么多的医院,也还存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问题。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过一个像我国如此巨大规模的依靠财政养活的公立医院系统。如果我们的财力做不到的话,必然就会出现目前存在的名不符实的情况,即挂着公立医院的招牌,干着却不是公立医院的事情。我们目前的公立医院,从全国平均来看,大约只有10%的收入来自于政府,其余90%要依靠医院自己创收,即从医保的支付和病人直接付款中获得收入。这种收入结构与许多国家的民营非营利性医院一样。在这样的收入结构下,我们要求医院履行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的职能,只能是自欺欺人。因此,如果我们还希望保留一些名副其实的公立医院,就只能减少公立医院的数量,从而才有可能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将这些医院打造成真正的公立医院。

  极力保持如此巨大规模的徒有虚名的公立医院,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一种错误认识有关,即认为医药卫生主要是一种公益性的行业。事实上,只有公共卫生才属于公共产品,即是一种人们必须共同使用的东西,在使用或消费上无法在使用者之间相互隔离开来。还有一些医疗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但因具有特定的人群,其本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例如精神病治疗、传染病预防治疗、对社会贫困人口的救死扶伤。在这些医疗服务项目上,尽管在使用上可以分隔开来,但我们无法完全依靠病人的支付来得到补偿。这些病人的疾病如不得到解决,会对其他人产生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影响。只有在上述这些领域内,我们才有理由要求政府来支付。

  朝“真正意义”迈进

  根据以上分析,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只应当限于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向贫困和特殊人群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的医院。这些医院的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以及医保的支付,而不是从病人那里得到支付。在新医改开始时,我们曾经争论,政府的支出是应当主要投入需方(病人或医保)还是投入供方(医疗机构)。现在看来,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来说,政府支出直接投给医院将会更加有效,而无需经过病人或医保之手进行转交。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广东药品采购变脸 改革动向引关注

  生物产业飞速发展 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超四成药企逾期未报 发改委药品出厂价调查遇

  一家之言:公立医院改革出路在于实现医疗资

  广东药品采购变脸 改革动向引关注

  生物产业飞速发展 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百时美施贵宝发布2012年第四季度业绩及2013

  华润三九拟收购贴膏龙头企业桂林天和药业

  甘肃独一味2012年度营业额增长9.67%

  诺华公司发布2012年财报 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

大型制药企业对重磅炸弹产品的依赖度分析

欧盟62号令抬高进口门槛 我国原料药企业面临

日本调整对我国卫生用品进口策略

华润三九高溢价收购天和药业 产业资本接棒并

廖新波:对“高州模式”的几点反思

2020年前多数城市医保或透支 缩减开支成唯一

廖新波:对“高州模式”的几点反思

创新医药物流发展新趋势

未来3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将超20%

企业行为必不可少 中药标准化重制定轻执行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