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届国际牙科研究协会会议展览(IADR)即将召开,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研究员Sheila Arvikar,将在此会议中提出一项名为“炎症与风湿性关节炎”的议题。
牙周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致病机制可能相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牙科联合检查确定了卟啉单胞菌属龈拟杆菌(p-ingivalis)抗体,并分析了早期炎症微环境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情况。
这项研究中有23名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5例新发疾病,8例慢性病例),与20名年龄或性别相符的健康受试者(HS)共同参与本研究,健康受试者没有牙周炎或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通过ELISA实验测定卟啉单胞菌属龈拟杆菌IgG抗体血清。通过Luminex液相技术进行测量血清、唾液、牙龈缝液(GCF)和关节液中的二十种炎性介质。
研究中23例病人(87%女性)中除了一例之外都接受了常规的牙科治疗,并且这些病例都不抽烟。23例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10例有牙龈炎,9 例有牙周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前者表现出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丧失,探诊出血并有牙龈缝液的出现。23名患者中的6名患者体内有卟啉单胞菌属龈拟杆菌抗体,且这6名患者都有牙周炎。
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常规的牙科保健,但这些患者体内所有的微环境中都有明显的炎性标记分布,包括口腔内微环境。卟啉单胞菌属龈拟杆菌抗体被风湿病学家视为生物标志物,用来识别那些经过牙周治疗好转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