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医械专题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内外医疗器械巨头争夺500亿美元市场

[“基层市场非常大,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本土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和当地市场资源优势,是他们将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

一场激烈的竞争正在中国近500亿美元市值的医疗器械领域广泛而且持续展开,而十年前,这里还几乎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专场”。

当传统重点城市的大医院渠道增长开始放缓,中国新医改持续释放的市场空间,开始激发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不断向下的动力,而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守土有责的同时,也凭借收购国际先进医疗企业等方式向上突破,“两强”角力之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竞逐预计将会更加激烈。

跨国巨头城市包围农村

跨国大公司们从来不掩饰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野心”,即便是面对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基层市场。

或许,一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约80%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跨国品牌所占据;而保守估计,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最直接地刺激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卫生部规财司数据显示,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其中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3~5万所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建设,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而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代表的基层市场,正是中国政府最新一轮持续投入超过1100亿元的新医改重点倾斜的方向。

中金预计,2009~2015年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30%之间;医药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也认为,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额将达到537亿美元,市场的扩容将同时给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和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创造空前的机会。

“几乎是在2009年新医改启动的同时,我们就调整了在中国的整体市场计划,中国基层市场成为与我们大城市大医院市场并列的一项工作重点。”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数据显示,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GE医疗同时也是现阶段在中国高端医疗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一直以来,一线城市的大型医院是GE锁定的目标市场。

20095月,GE全球启动“健康创想”战略,宣布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于开发100种能够增加医疗覆盖率、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新产品—中国区计划中包括了将专门面向中国基层市场推出全新的农村基础医疗产品,并实现每6个月推出一款新品的目标。

“过去我们集中在C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上,现在开始我们会更关注如何集成功能,推出经济实用型的医疗器械产品,供应基层市场。”段小缨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一场外资医械巨头城市包围农村的战役迅速展开。

GE同时,西门子中国内部代号为“Smart”的战略计划信息也显示,目标为推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开始在基层细分市场探索。

西门子中国区高层曾表示,希望Smart创新产品不局限于医疗设备,并同时拥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客户,最终占中国区总销售收入的20%

GE和西门子在全球的老对手荷兰飞利浦已经在沈阳与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东软医疗建立了合资企业,生产中低端X光机、核磁共振、超声仪,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专攻其擅长的超声等领域。

“一方面是中国市场持续放量,大量的机会使这些巨头们主动调整方向;另一方面,传统的重点城市大医院市场增长放缓,可基层市场超出30%的增长也迫使他们必须对现有战略做出调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一位知名专家向记者表示。

中国公司“防守反击”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又添变数

  国产医疗器械新政难撼外资联盟?

  我国医疗器械的现状:规范与发展存在矛盾

  医疗器械:从IPO潮到并购潮

  医疗器械:发展恰逢其时,未来潜力无穷

  体外诊断试剂进口替代空间大 医械企业争食

  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首摘“设计界的奥斯卡

  医疗器械受政策持续倾斜 上涨动力明显

  2013年医疗器械出口:集中度下降

产业分析:风云变幻的医疗器械行业

国产医疗器械“成长烦恼”何解

医疗设备市场内忧外患 监管将进一步强化

医械市场:诊断与治疗缘何“两重天”

大型医疗设备外资垄断格局或打破

中国医疗器械消费占药品14% 国际比例为1:1

未来医疗器械发展速度预计要快于药品

医疗器械国货替代洋货 还需跨三道坎

医械企业成长的两大推动力

医疗器械反垄断山雨欲来:潜规则推高价格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医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