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卫生部一连发布两个细则文件,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放宽限制,开放社会资本办医的态度一再明确。
蝴蝶效应迅速蔓延至医药流通领域,为正在整合提速发展的流通企业抛来了新的橄榄枝。
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浪潮已经簇拥着医药流通企业向医疗终端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药房托管、医院管理服务、医院物流延伸等业务如今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在当下瞩目的社会办医潮中,医药流通企业更是具备多种先天优势,不失为流通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又一新利润增长点。
社区试水
新医改以来,随着各地对医药分开的不断探索,医疗服务终端与医药流通行业越走越近。
2011年5月正式推出的《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鼓励连锁药店积极承接医疗机构药房服务。
眼下,一度备受争议的“药房托管”模式已不仅仅是一项医疗改革的探索,业已成为了医药流通领域内广被看好的业务模式。
湖北中联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冬枝表示:“新医改的推进、基药制度的实施对零售连锁药店的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当前零售连锁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但与此同时,破除‘以药补医’又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药房托管就是我们最近比较关注的发展方向。”
通过药房托管的“洗礼”,对医疗服务终端的了解也愈发深入,医药流通企业已经积累了不少药事服务的经验。发展至今,单纯的药房托管,已经不能满足流通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已经有流通企业试水民营医疗服务新领域。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流通企业承办社区卫生中心、卫生诊疗中心有着先天的优势条件,或可成为流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据了解,目前广东、河南等地已经有流通企业承办相关业务。
赵冬枝介绍:“目前中联在药房托管方面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是经营权、所有权都归属中联,也就是说社区医疗中心都是我们自办的。在办医过程中,我们和医院是合作关系,由医院提供医务人员和医学技术服务。”
“这种模式让我们形成了‘双定点’的优势(医保定点药房、医疗定点机构),形成较好的客流量,比单纯的社会药店功能更有优势。”赵冬枝进一步认为。
延伸渗入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的医药商业公司在药房托管领域的优势日益突显,也表示将着力把业务向医院药事服务管理领域延伸。
而作为向医院药事服务管理延伸的先行者南京医药,截至2011年一季度,南京医药进行药事服务管理的合作医院已有277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8家,二级医疗机构47家,一级医疗机构222家。业务已拓展到苏、皖、闽、豫、鄂、川、疆、辽、滇9省区,2010年销售规模突破200亿元。
而民营流通巨头九州通在国内医院物流延伸方面更是优势明显。其中,九州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率先开启的被命名为“北大人民医院模式”的医院物流服务延伸项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九州通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表示,将现代物流技术与医院终端药房库存、药事服务管理系统等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对终端医院运营效率的优化,以及对上游厂商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增值服务,已成为药品流通企业今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湘财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陈国栋指出:“从快速配送向快速服务转型,医药流通企业参与医院的信息化改造,进而托管药房已不远。目前,医院的药房,特别是社区医药药房剥离是未来的看点。”
“一旦药房剥离被允许,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陈国栋补充。
近期,卫生部密集发布《关于确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关于确定社会资本举办医院级别的通知》等刺激社会资本办医的利好政策。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投资办医,已不失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医药流通领域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