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外资药“政”变 “龙头”地位遭挑战

日前,北京、浙江、江苏等地不断有大型医院停用、限用外资药的新闻传出。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各地限制使用外资药的原因不同,但这似乎表明外资药的‘超国民待遇’已成历史。”但事实上,对于嗅觉灵敏的外资药企而言,其工作重心早已由应对政策管控变为了业务调整。

“龙头”地位遭挑战

近年来,虽然我国医药市场在不断壮大,但在药品市场中,外资药向来处于“龙头”地位,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如在心血管疾病用药上,外资药占全国总市场的70%以上,处于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

之所以产生外资药长期把持我国医药市场高份额的原因,业界早已进行过多次分析:“受相关政策影响,我国向来主张保护原研药,虽然初衷是为了鼓励外资药企将更多的创新药带入我国市场,利用市场交换技术,但是,现实是大多数外资药企并没有将生产技术转移到我国来,只是将中国当作产品销售市场,造成当前局面。”

但在业内专家洪顺看来,除了旧政策的影响外,产生此类现象还有以下几大原因:第一,由于外资药多为独家或垄断产品,在相关招标环节中具备竞争优势,操作“空间大”,比较容易获得代理商的支持;第二,外资药企在相关营销模式的运用上灵活多变,较早地开展了学术推广,从而拉动其产品的销售,尤其是拉动了OTC终端,最终形成了立体化市场格局。

对于外资药“龙头”地位,国内药企也一直在努力“挑战”,相关政策也多次变相地给予扶持。如近期北京不少二级以下医院、大部分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向患者提供部分外资药物,改为同类国产产品。同时,继北京之后,绍兴市某市属三甲医院也发布公告称,将对16款药物进行暂停采购或限量使用,其中有14款为外资药;江苏省后三级医院也对铝碳酸镁片等31个品种的外资药进行了停用、限用。此外,安徽在今年药品招标中也明确对原研药、专利药的使用比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对该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分别不超过40%30%20%,并纳入一体化管理统计。

对于这一情况的出现,洪顺指出,这是大势所趋,是为进一步打破外资药垄断地位。“因为随着大批外资药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仿制药疗效的不断提升,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保护民族药企发展的心理,相关部门必定会加强对外资药的管控,为国内同类产品提供市场机会。”

针对多地控制使用外资药物使用事件,有观点表示:“浙江、江苏等地医院停用、限用外资药多半与医院要求药企降低价格有关,是为了打破‘超国民待遇’的一种手段。”

“随着医改的深化,医院的控费意愿不断增强,而对价格较高的外资药进行限制,是降低药价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业界也需明白,打压外资药的价格、空间、份额等举措从表面看似为了减低药价,取消‘超国民待遇’,但其本质还是为了保护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发展。”洪顺分析道。

资料显示,此次被控制使用外资药物的企业均为著名外资药企,如阿斯利康、辉瑞、礼来、雅培、葛兰素史克、罗氏等。虽然遭到控制使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以钙尔奇、善存片等为代表的OTC产品,但其中也并不缺乏处方药的身影。然而,对于个别医院对个别品种限制或暂停使用,相关销售人员称,这并不意味外资药企的原研药优势已经消失,政治管控只会弱化外资药企的临床优势,导致相关招标规则“政治化”。

主动转型求发展

事实上,随着外资药相关优势的逐渐减低和国内药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外资药企也并未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撞而更多是“忍痛”转型,如在得知今年各省的招标仍将以“砍价”为主的情况下,大量外资药企出于战略考虑,纷纷选择性弃标,将更多的精力投于其他市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品招标大年骤然降临 五等药企坐地等死

  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有望推动医改

  药价寒冬回头看 医改是否越改越偏

  用户习惯制约诊后随访

  新药研发路在何方?数据分析或能指明方向

  国务院医改专家:全科医生有助于缓解医患矛

  服务贸易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

  医药出口在转型中酝酿突破

  互联网给医疗带来的低烈度变革

  医药行业或面临五年调整期

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面临六大困难

传统新药研发可能被大数据和可穿戴颠覆?

“原研药单独定价”岂能成牟利道具

南辕北辙的药房托管

内生困境制约医改

药企优先考虑外部合作研发的两大领域

短缺药供给困局:利润没底 企业纠结

中药必将成为贵族药,原因有6个

医保药价支付改革可匡正医院收益机制

科技项目大幅提升医药卫生执行力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