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以来,片仔癀、同仁堂等老字号中药企业,纷纷宣布对其独家品种提价。这背后是以野生中药材为主的原料价格的加速上升,而这一趋势还将延续。“未来高端中药将会长期提价,特别是品牌企业的独家品种。”长期从事医药投资研究的德传资本董事长姜广策预测。
虽然提价给握有高端独家品种的企业带来了持续的高收益,但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令人担忧。正在进行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的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贾海彬表示,仅以云南白药中的一味药材金铁锁为例,以往年产量在2000吨左右,去年产量下滑到了600吨,今年可能连200吨都不到。虽然高端中药品种的需求稳定增长,但若不及时进行资源反哺,企业未来可能不得不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的尴尬。
提价态势不改
在贾海彬看来,每年第四季度,随着滋补季节的到来,阿胶、牛黄等传统中药材便进入密集提价期,“而且市场接受度也很高”。
天地网董事长龙兴超也认为,野生中药材的涨价态势会持续很久,资源类品种的上涨有可能再持续20~30年。他以云南白药中的一味药材重楼为例,2000年,重楼的单价是14元/千克,到今年,虽然已有人工种植,但重楼的价格还是涨到了320~330元/千克。
据了解,在此态势下,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也开始对资源紧缺的现状有所认识,并对部分独家中药品种的价格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对一些采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药品价格松绑,给企业定价权。知情人士表示,“未来国家将实现独家中药品种价格的松绑,个别大品种价格管理会先行放开。”
独家品种为王
据贾海彬介绍,今年以来,在游资炒作逐步退潮,贸易商为回避风险不再囤货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中药材价格较为稳定,唯独野生中药资源仍处于上升通道。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东阿阿胶的阿胶以及片仔癀的提价都是成本推动所致。
事实上,新医改开始实施之后,“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已成为政府对药品提出的要求。在“价廉”方面,政府已多次出台降低药品价格的文件。多年来,普药经过多轮的降价,其利润已非常有限,甚至有些药企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而独家品种在价格方面却并没有太多顾虑。
一位行业研究员指出,从这些独家品种的销售收入来看,复方丹参滴丸、妇科千金片、云南白药等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它们在相关公司整个业务中所占的比例都在2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0%。“这些品种提价的一个基础是,都不在医保范围内,企业拥有更自主的定价权。只要市场接受就可以提。”像江中药业的参灵草卖到了8000多元一盒,市场销售仍然稳步上升。他说,“参灵草是江中药业2010年推出的新产品,被公司定位为迈向年销售100亿元的关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