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而非完全对抗”,3月2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病毒与人类”分会场作出上述表示。
王国强表示,人类和病毒实际上并不是人类战胜了病毒,也不是说人类战胜了非典,非典就没有了。实际上是有一个人类和病毒共存,同时人类怎么样去努力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使得病毒的危害性、毒性降低了。我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过,到5月份非典就没有了,不是人生战胜了他,也没有发明什么药物。实际上是非典病毒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它失去了生存环境之后自然对人的危害就小了。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在和病毒共存的过程中怎么样去避免造成病毒增加危害的环境和条件,这可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而不是说去采取完全对抗性的,而且在对抗性的过程当中,刚才王俊先生也讲到实际上人类基因,个性化的基因是不同的。其实一种药物、一种疫苗可能对所有的人都管用,也不一定完全是。在这方面可以很好地值得我们来深思。
以下为王国强发言实录:
王国强: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出席这样的论坛。我叫王国强,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局长。我在卫生计生委也分管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怎么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来抗御病毒,这方面也不算我的专长,因为行政官员分工的原因我来到这个论坛。很高兴认识大家,谢谢!
我刚才听了王俊先生的发言,我也有同感。对于病毒和人类,究竟病毒是好是坏。确实我们人类在战胜病毒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我们的医疗水平提高、人的预期寿命的增长都发挥了很好地作用。但是我们也要很好地反思,为什么新发传染病越来越多,为什么新型的病毒越来越多。我认为我们人类应该很好地检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后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资源的滥用。药源性的疾病、医源性的疾病,包括抗菌素的滥用,实际上是包括对病毒在内的细菌生物的影响、变异,导致对人类的危害。我觉得我们应该很好地检讨。
王国强:主持人刚才讲到2003年发生于中国广东开始的非典,大家都记忆犹新。北京因此成为空城,北京人在全国不受欢迎,因为北京是非典危害影响比较大的地方。但是非典怎么来的?怎么走的?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和病毒实际上并不是人类战胜了病毒,也不是说人类战胜了非典,非典就没有了。实际上是有一个人类和病毒共存,同时人类怎么样去努力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使得病毒的危害性、毒性降低了。我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过,到5月份非典就没有了,不是人生战胜了他,也没有发明什么药物。实际上是非典病毒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它失去了生存环境之后自然对人的危害就小了。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在和病毒共存的过程中怎么样去避免造成病毒增加危害的环境和条件,这可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而不是说去采取完全对抗性的,而且在对抗性的过程当中,刚才王俊先生也讲到实际上人类基因,个性化的基因是不同的。其实一种药物、一种疫苗可能对所有的人都管用,也不一定完全是。在这方面可以很好地值得我们来深思。与非典相比,现在在西非所流行的埃博拉要比非典严重爹多,因为非典才死亡了900多人。但是埃博拉已经死了1万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中国政府对与西非的埃博拉的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派出了近一千多名的医疗防控防疫人员,提供了四批7.5亿人民币的援助。我们在那里提供了移动的和固定的P3实验室,检测了近五千份血样。检测出四百多人的阳性的病人,同时治疗了近800人的患者,也就是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培训了近一万名当地的埃博拉的防控人员。
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贡献,我觉得是吸取了非典防控的经验,就是联防联控,各部门参与形成了强有力的很有效的防控体系和传染病检测报告等方面的体系。这种经验在禽流感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天我们讨论人类和病毒的关系的时候,总结了在斗争过程中的好经验,同时也反思人类是不是应该从中汲取点教训,应该更好地来应用现代科技。能够有效地针对病毒研制很多的药物、疫苗。同时不断地来改善、改进人类的很多行为,使得很多病毒能够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