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关乎公众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中特殊而重要的产业之一。其中,化药制造业是医药制造业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行业特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化药制造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呈现出绿色发展引领变革、多举措助力产业转型、原料药前景向好、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走向国际化五大趋势。
绿色发展引领行业变革
当前,加快推进绿色工业发展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传统制造业实施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工业和全社会绿色发展。在国家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伴随经济技术的突飞猛进,医药“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已成为药企提高核心竞争力、长远发展的关键任务。
化药制造属于高能耗行业,是国家环保治理的重点对象之一。从2016年起国家环保治理趋严,在政策高压下,该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运行成本提升,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制药企业应着力开发、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产品收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从源头减少制药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可以预见,注重环境保护,秉持先进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观念,将成为我国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主旋律。
多举措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药制造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各细分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化药制造业的营业收入高达8340.8亿元,占当年医药制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28.0%,占比第一。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化药制造行业利润增长遭受严重冲击,但伴随2011年经济复苏,行业开始走出低迷逐渐升温。从图1看出,2011~2017年,化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攀升,表明企业产能增加,产能扩张已经开启。
图1. 2011~2017年化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Source: 国家统计局 凯莱英整理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开始实施众多举措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将推动我国药品研发创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明确权责归属,综合提升药品质量,同时优化整合医药资源,实现产业链分工合作优势。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给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影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国家将在招标和医保支付方面给予重大支持。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有效刺激国产仿制药的良性发展,加快推动进口替代,更好满足民众对高质量仿制药的增长需求。
带量采购政策是2018年推出的另一枚“重磅炸弹”。从医药改革意义上讲,带量采购促进行业围绕高质量发展、价值创新、市场竞争进行升级换代,有助于良币驱逐劣币。
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药技术革新以及密集出台的激励政策的多因素叠加,化药制造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容,并向高质量、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原料药行业渐入佳境
目前我国能生产的原料药高达1500多种,占全球原料药生产种类的3/4,已然成为世界上较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且我国原料药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正在从仅能生产维生素等低端大宗原料药的阶段向较高端的特色原料药及专利原料药的阶段过渡。
2013年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一直稳步上升,但产量增长率在2016年有所回落(如图2),猜测与近年中国原料药技术快速提升,大宗原料药市场产能过剩,部分大宗原料药进入衰退期有关。
图2. 2013~2017年化学原料药产量与增长率
Source: 国家统计局 凯莱英整理
2013~2017年间,化学原料药利润率保持7.45%以上的增长率,高于中国近年GDP平均增速(如图3)。预计在技术和人才的不断积累、成本优势维持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原料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将平稳增长,竞争力继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