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往往是科研人员做的事,不过偶尔我们也能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以作者身份出现在学术期刊中。江主席曾于2000年在《Science》发表过文章题为《Science in China》的社论,美国总统奥巴马2016年7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关于医疗改革的论文,而习主席的文章《Let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e a Better Future for Humankind》发表在中国主办的英文期刊《Engineering》上,对国际工程科技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并寄予厚望,与会代表深感工程科技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14年6月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的主题为“工程科技与人类未来”,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500多人参加了这一工程科技界的盛会。这篇文章正是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的演讲内容。
《Engineering》是由中国工程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旨在更好地引领工程科技发展,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工程科技国际顶级交流平台。习主席的英文文章收录在该刊第一卷第一期中,并于2016年3月上线。以下请看中文原文,篇幅原因,文末附英文版下载。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
——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印第安人太阳神庙、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古代建筑奇迹,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重大技术创造和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志,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世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以来,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使人类进入了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缩小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