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贸易是在国内中医药服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而发展起来的国际间服务产品的贸易活动;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与中医药服务相关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是新形势下对于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新表述、新概念、新名词。由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四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2012年4月发布后,中医药服务贸易日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若干意见》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格局,积极落实还需要中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关部门和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共同推动发展。
以产业部门为中心分类可以将中医药产业链分为医疗、保健、教育、科研、贸易和文化等几个板块。以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为提供模式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存在于产业链的各个板块之中,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每一个板块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理顺产业链中几大板块的联动关系、主次关系,科学、有效地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中医药文化与教育引领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科研与标准是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故应从这三个方面来落实和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
占领“思想阵地”:优先发展文化教育
文化与教育一直是一个国家或一个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中医药服务贸易中,中医药文化和教育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有比重较大;从我国整体教育服务贸易规模来看,海外来华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留学人数最多。来华留学是境外消费服务贸易提供模式的重要内容,文化与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起到主导地位,可以有效防止中医药教育的“去中国化”倾向。
从短期教育培训来看,海外学习与中医药保健文化相关的太极、气功、八段锦等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数众多,这些传统文化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切入点。很多海外人士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更多地了解了中医药,愿意接受中医药服务。我国的教育机构和学会协会应该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培训,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中药服务贸易可以将道地药材作为突破口,道地药材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具有独特医疗保健价值,国内外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由于道地药材不同于一般的药材,它的形成和演变不仅与遗传、环境及生产实践有关,而且是凝集着历代无数研究者和生产者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科研、经济、文化的多重属性,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深入挖掘道地药材的文化内涵,讲好道地药材“故事”,引导中医药消费,就是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也将是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铁皮石斛、冬虫夏草等名贵道地药材的市场表现和业绩,其成功背后的支撑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