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康辉,后是创生,这两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皆被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收购。近日,美国医疗器械制造商史赛克公司宣布,计划以7.64亿美元(约59亿港元)现金收购创生控股(00325.HK),以拓展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收购频繁
史赛克此宗收购涉及创生控股的全部股份,每股普通股作价7.5港元,相等于创生1月8日停牌前收市价5.16港元溢价45.3%。
创生控股方面预计,交易可于2013年第二季内完成,收购完成后,将撤销公司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目前创生的控股股东Luna 已承诺接受史赛克之要约,将其持有的61.72%创生股份售予史赛克。创生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钱福卿、副总裁钱晓锦已与史赛克签署三年服务条约,承诺于收购完成后继续留任协助集团日常运作。
史赛克产品技术体系包括重建植入物、医疗及手术设备、神经技术及脊柱产品。而创生控股是内地领先的骨科器械公司,自2007年以来,创生控股就与史赛克维持合作生产OEM骨科工具的业务关系。
2011年度,创生控股净利润为1.4亿元人民币,近3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都超过25%。在市场看来,这次收购将为史赛克提供一个更切合庞大而快速增长的中国骨科市场的产品组合及生产线,以扩大其于新兴市场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创生的私有化路径与其竞争对手康辉控股(KH.NYSE)十分相似:2012年9月27日,另外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宣布已完成对康辉控股的并购。根据双方订立的协议,美敦力向康辉支付了大约8.16亿美元的现金,扣除康辉的现金,该交易的总价值大约为7.55亿美元。
这笔交易估值15.6倍市销率、42.5倍市盈率,当时全球少见。时隔半个月之后,美敦力再度出手,宣布将以每股3.8港元的代价,向先健科技(08122.HK)的股东兰馨亚洲投资集团买入先健科技19%的股权。
在短短半个月内,美敦力就在中国进行了两笔大额投资。在业内看来,美敦力的动力首先在于,它有着雄心勃勃的中国计划,其大中华区总裁李炳容多次公开表示,美敦力要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清科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潜力提升的前提下,外资加码进驻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趋势走向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行业巨头重金加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另一方面外资企业更多把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
竞逐中低端市场
“最近二十几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特点就是,大公司越来越大,小公司越来越少,并购是行业的特点也符合公司的发展要求。”深圳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