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刘国恩:新常态下国家医改的破与立(2)
本文章共2536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第四,医务人员的定位问题

破什么?

无论分级诊疗还是医疗服务价值重构,其必要的调整都只有一个,就是医生的流动性。没有医生的流动性,分级诊疗和医疗服务价值的重构都是纸上谈兵。我国的医生定位是单位里面的事业编制,编制有内有外,编制内外巨大的待遇“落差”,成为主宰医生执业命运的“双刃剑”,这也是医生多点执业最大的制度障碍

立什么?

应该实现“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型,彻底解放医生、废除编制,形成高效流动的中国医疗人才市场。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医改规划已经明确地提出这个目标,终止北京市医务人员的单位编制,实现全员的流动性。对此,刘国恩教授对未来的医生职业进行了展望:将来大约四分之一的医生全职在医院,提供住院、急诊服务;其余四分之三的医生应该通过社会诊所自由执业,主要提供全科、专科的门诊服务。

第五,医药是否分家的问题

破什么?

当下,主流的说法是医药分家势在必行、医药不分是导致以药养医的罪魁祸首,当然也有另类的说法,认为医和药本是一家,不该分也不能分,分了也白分。对此,刘国恩教授认为在讨论分还是不分的问题上,医跟药这两个市场中相关的制度安排混为一谈才是造成现在分还是不分这一长期争论的主要原因。

立什么?

刘国恩教授提出了关于立什么的二元市场理论。二元市场首先是医疗要素市场,在包括药品、耗材、器械这些通俗的医疗要素市场,供方是生产企业,需方主要是医院,也包括零售药店。这一市场无须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定价与招标采购等进行过多或不当的干预。另外的一个市场是医疗服务市场,这一市场上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医疗机构,需方是患者,当然还有支付主体——医保。信息不对称及不确定性成为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矛盾。

全民医保提供了更好的制度选项,它的一个比较优势是基于大人群、大数据的分析基础,它可以解决医疗系统信息不对称跟不确定性这一最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支付手段必须改革升级,从按项目分逐步改革升级到按照疾病单元分,再升级到按照人群进行支付的一个制度安排,这样就可以制度性地把药品、耗材与器械的使用变成医疗服务机构的要素产品,而不是一个利润中心。这一转型不是靠政府人为的一些措施,而是通过制度的根本性的改变、支付手段的改变进行的。

最后,刘国恩教授说,希望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破与立的继续沟通与交流,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相关问题。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国新药研发:我们离第一个原创药还有多远

  互联网企业试水医药电商 冷链配送失效用户难

  急需药品审批提速还缺啥

  专利药仿制新政:扎实研究才是王道

  基层是否应该有专科

  上半年西药进出口数据分析:脚步放慢,预计

  大病医保落地:哪类医疗器械产业终将获利?

  201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1080.92亿

  北京严查医疗器械经营 六点值得关注

  精准医疗 未来谁将抢占先机

罕见病群体医疗困境:四百种“孤儿药”上市

医疗费用范围不确定,大病保险可能会“大缩

对于移动医疗,你最大的忧虑和恐惧是什么?

中国医疗器械物流产业现状与展望

医疗器械物流被爆4大不足 企业对物流环节重

站在风口上的“精准医疗”:资本围猎千亿市

医保定点制酝酿改革 零售药店有望迎来协议制

区域药店布局O2O披着收购的皮?

医疗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流量

医疗机构民营化有多难?(上)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