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新基药目录独家品种降价待考 外企陷入两难境地

315日,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签署了在任卫生部期间的最后一份文件,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卫生部令,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

根据卫生部披露的信息显示,201211月下旬新版基药目录在卫生部层面获得审议通过,经过上报和各部门会签,最终在今年“两会”期间下发。此前有消息称,卫生部将在去年12月中下旬公布这一目录。

新版基药目录共520种药,包括化学和生物药317种,中成药203种。此前预估新版目录中将大幅削减中药独家品种比例,但从实际发布的结果来看,新版基药目录仍略显臃肿。有业内权威人士表示:“独家品种还是过多,之前争议较多的也正是这一点。”

而对于业界最为关心的基药价格问题,多家企业表示均未获知价格调整方案。罗浮山国药市场部部长郑传誉认为:“我们自己估计可能在一个月内会出台价格方案,不然这个目录无法落实。”

314日,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2009年以来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新进基药价格如何确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独家过多

目前,基药独家品种降价方案仍扑朔迷离。

按照2009818日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规定,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因此,基本药物调整的动向就一直牵动着制药企业的心。近三年中,陈竺在公开场合也多次提到过基药扩容的方向,包括纳入专门的儿童用药,纳入血液制品,纳入戒烟药,以及纳入疗效明确的新药,例如盐酸埃克替尼等。

从此次公布的新版基药目录来看,陈竺的部分想法得到了实现。2012版基药目录中可用于儿童的药品近200种,血友病治疗药物凝血因子也收入其中,价格较高的抗癌药物也获得了一席之地。

但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这次基药目录传递的不太乐观的信息也不少,一个是独家品种,一个是限定了规格。”

2009版的基药目录中,化学和生物药共205个品种,中成药共102个品种,其中独家品种26个,基本集中在中药领域。而在2012版基药目录中,仅新增中药独家品种就多达44个,涉及天士力、桂林三金、中新药业等多家企业。

这为纳入基药后的独家品种降价埋下了障碍。在此前发改委一轮化学药价格调整中,独家品种降价已成为大势所趋。而2013年正是发改委开展中成药价格调整的发端之年,独家和基本药物的双重概念,使得这些品种的降价几无悬念。

2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基药独家品种试行国家统一定价、直接议价等政策,但是基药独家品种降价方案仍扑朔迷离。

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和参松养心胶囊均为进入基药的独家品种,公司宣传部副主任杨叁平表示:“价格调整也并不一定,但之前政策上的确有类似表述。”

郑传誉则介绍:“公司市场部正在研究,未来将调整销售策略。”由于具体调价措施尚未公布,各企业也只是内部准备。不过某拥有独家品种的上市公司明确表示:“价格肯定会下调,只是看政策什么时候下来。”

另外,新版基药目录与2009版最大的不同在于设定了品种规格限制。以往基本药物只依据通用名,各种不同剂型都纳入其中。而此次明确规定了剂型和规格,细化到具体的剂量和重量。这也使得部分药品被挡在基药门槛之外。

上述权威人士认为:“比如目录规定100ml的药品是基药,那么生产50ml规格的企业就无法获得基药资格。而在现行的审评制度下,改剂型的申请起码要1年时间才能获批。”

外资两难

外企可以选择降价以满足招标要求,或选择放弃基本药物市场。

此次基药目录的最大看点之一是抗癌、血液系统等药品大量纳入,使众多外资药企的品种成为基本药物。

抗肿瘤药物中,几乎每个品种都有外资药物的身影,当然国内企业也有仿制药生产。例如多柔比星、奥沙利铂等品种,施贵宝、辉瑞、默沙东、罗氏等外资巨头与海正药业、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等国内企业同台竞技。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相关政策问答

  新药品规范六一实施 没有执业药师药店或被淘

  新版基药目录出台 外企或继续放弃基药市场

  新版基药目录出台 招标政策存疑待解

  中医药法草案及早提请审议

  发改委:全国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

  争议药品集中招标:二次议价的博弈

  李振江:积极推进新版GMP 推动医药业发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医药法”

  发改委接手人口政策将有利发展全局

山东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价格降三成

王国强:中医药发展应从国家层面推进

上海推出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举措

医保管理职能归属未定 地方整合模式成参照

中国医改:敢问路在何方

医保管理职能归属未定 地方整合模式成参照

我国多举措推动药品审评能力提升

中医药要成国家战略 体制不健全政策难落实

抗菌药物将趋于合理 分级管理旨在合理用药

大病医保启动 新农合支付能力存疑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