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中国原料药行业相较以往更显平淡,这种平淡背后显示出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需求的持续低迷,以及本土市场低端发展态势尚未得到改变的现状。但在另一个层面,部分新产品成为增长的亮点,又预示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入快速阶段。本文选取2012年部分有一定代表性产品的成绩单,给读者一一呈现。
2012年,中国原料药行业相较以往更显平淡,这种平淡背后显示出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需求的持续低迷,以及本土市场低端发展态势尚未得到改变的现状。但在另一个层面,部分新产品成为增长的亮点,又预示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入快速阶段。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的大宗原料药出口强势品种在2012年普遍表现一般,竞争格局尚未得到改变,表现在抗感染、解热镇痛、维生素等大类中的拳头品种,如6-APA、扑热息痛、维生素C等产品,长期持续低迷的运行态势尚未逆转;硫氰酸红霉素、4-AA等近两年快速崛起的创汇新秀,也逐渐步入了大宗品种“产能过剩-低价出口”的尴尬境地;而肝素钠这样的资源性“捞金”产品,尽管抓住了原研产品专利过期后,仿制药大量兴起而对原料需求大增的机遇,但在前期超高的价格红线压力下回调,保持相对的平稳。
亮点之处反而是在部分小专品种身上,比如B族维生素类、辅酶Q10、皮质激素类等。通过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开拓,这些小品种乘全球推广潮流之风快速成长起来;而部分专利过期的大品种原料药同样也伴随仿制产品推广而快速放量,特别是向国际高端医药市场进军的趋势明显。
2013年是全球医药市场再一轮风云变幻的起始之年,各种业态和模式将在这一年定调,中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纪元。那么,中国该如何避免主导品种再次跌落“鸡肋”的怪圈,怎么面对越来越紧迫的环保压力,如何应对咄咄逼人的全球化竞争形势?关键品种、关键企业的发展轨迹实际上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本文选取2012年部分有一定代表性产品的成绩单,给读者一一呈现。
肝素钠: 没落贵族
2012年10月的出口数据显示,中国肝素产品出口均价为7492美元/kg,环比上升9%,同比下降10%;出口量环比减少24%,同比减少4%;出口额环比减少18%,同比减少14%。
作为资源型产品,中国肝素产品价格得到较好的维护。中国肝素粗品和原料药的出口量约占全球供应量的约60%,随着应用推广和仿制药上市,2009~2010年,我国肝素产品出口量价皆现飙升,创出11154.34美元/kg的最高出口均价。
但自2011年以来,肝素产品过高的出口价格逐渐逼近国际市场所接受的红线,同时也引来国外竞争者争抢国际市场,国内公司上市获利后也纷纷扩大产能,致使中国肝素产品出口价格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