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生物医药,多次被列入国家鼓励和扶持的政策范围。近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可能在11月份发布,有望成为推动生物医药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从政策研究者、企业高层、投资机构等多方采访了解到,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头顶诸多“光环”,但在创新、审批、国际合作中仍显不足,尤其是对于有“出海”计划的本土企业而言,还有诸多“功课”和“学费”需要筹备。
中美共寻生物医药“金矿”
年初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上市销售,另有400多个品种可能完成临床研究投放市场,在2010年世界前20位的畅销药物中,生物技术药物占到7种。生物技术药物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是全部药品销售收入增速的2倍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将占全部药品销售收入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10月24日在“第二届BIO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坦言,当前全球经济不容乐观,“负债”、“转型”、“担忧”等字眼时常出现,生物医药作为一项有助于改善人类生命的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中国老龄化带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中美双方共同研究与合作的前景无限。
从国内发展情况看,政策面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包括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生物医药863计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无一例外地都将生物医药纳入重要发展领域。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日前在“第二届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上介绍“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立项时称,“十二五”分两批完成了209项课题立项,中央财政核定经费45.64亿元,其中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课题数比例分别为8.97%、19.58%、17.5%和53.94%,相应地,企业所获国家拨费比例最高,达到50.41%,约23亿元。
李青还透露:“由发改委牵头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基本完成,现已上报国务院,可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发布。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目前还在做一些名词解释等补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