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2011年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据悉,2011年我国共批准艾瑞昔布、盐酸埃克替尼、艾拉莫德、吡非尼酮、托伐普坦片等5个新分子化学药品上市,艾瑞昔布原料药、不同规格制剂等共10件1.1类化学药品批准文号。
新药注册申请增多
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718件,其中批准境内药品注册申请644件,批准进口74件。在644件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中,化学药品569件,占88.4%;中药50件,占7.8%;生物制品25件,占3.8%。从注册分类看,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中,新药149件,占22.9%;改剂型59件,占9.3%;仿制药436件,占67.7%。与2010年相比批准化学药品仿制药的数量减少,批准新药的数量增加。其中,1.1类化学药品共批准10件,相比2010年有显著增长。
2011年,获准开展临床研究的项目中,新药项目也不少。报告显示,SFDA共批准621个注册申请开展临床研究。其中39个是注册分类为1类的化学药品注册申请,110件为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申请。
2011年,SFDA新受理的药品新注册申请,新药比例进一步提高。据悉,2011年SFDA共受理药品新注册申请3620件,其中境内药品注册申请2913件,进口药品注册申请707件。在2913件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中,新药1078件,占37.0%;改剂型169件,占5.8%;仿制药1666件,占57.2%。与2010年相比,境内新注册申请量增加20%,新药、改剂型、仿制药申报量与2010年相比都有增加。
重要治疗领域获突破
特发性肺纤维化属于罕见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2011年,SFDA批准了国内首个吡非尼酮胶囊生产。
为缓解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供应紧缺局面,SFDA批准了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或IX因子融合蛋白开展临床试验,为血友病患者提供参与临床用药及治疗的机会。
为有效应对手足口病对公共卫生健康的威胁,继2010年我国启动特殊审批程序批准国内3家企业申报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进入I期、II期临床试验后,2011年,在SFDA制定的临床试验联合工作机制指导下,SFDA药品审评中心对临床试验具体实施给予了技术指导,保证了III期临床试验的进行。
艾滋病、乙肝、疟疾等特殊人群用药也分别有新的药品在国内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此外,2011年在中药上市方面也有新的成果。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研究基本技术要求》,经过严格的风险效益评估,批准了两个物质基础相对明确,质量可控程度较高的有效部位中药注射剂生产。同时批准的其他中药新药还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改善用药(缬草提取物胶囊、连苏胶囊等)、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的症状改善用药(丹参通络膏等)、小儿遗尿(小儿益麻颗粒)、多动症(小儿黄龙颗粒)、前列腺炎(丹益片等)、前列腺增生等症状改善用药(灵泽片等)、感冒(荆感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