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断妊娠药
米非司酮片抗早孕,需要配伍使用米索前列醇片。但米索前列醇片在90年代一直使用进口产品,这不仅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限制企业产品的市场拓展,而且在进口药品说明书中也没有出现抗早孕的内容,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常遇到异议。后来,国内企业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和企业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了适应症为“与米非司酮序贯合并使用,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米索前列醇片。并于2000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和批准文号,投入市场。自此,米非司酮片配伍药米索前列醇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产品,节省大量外汇。
与抗早孕机制研究相比,对米非司酮中晚孕引产机制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对中孕引产。可以推测,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制也在中晚孕引产中发挥作用,但是否在中晚孕引产中还有其他特殊的机制,仍有待研究。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米非司酮中期引产的临床试验。
3.男用节育药
对男性避孕药的临床要求较高,研究人员已经为开发理想的男性避孕药物(可逆、不影响性欲、高效、迅速起效)研究了多种方法,包括抑制精子生成和/或成熟、抑制受精以及免疫方法,但由于难以完全抑制精子生成,结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有专家介绍了附睾作为一个新的男性避孕靶点:附睾作为男性的附属性腺对于精子的成熟、贮存和保护起决定作用。加上作用于附睾的药物不影响睾丸精子发生、生殖内分泌和性功能,单影响精子成熟而发挥避孕作用,具有靶点专一、副作用小、生育可逆抑制等优点,使它成为男性避孕的理想方式和研究热点。
虽然目前没有理想的进展,但科学家们经过二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还是研制出几种比较理想的男用甾体避孕药。包括仅含雄激素的单方制剂和含雄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还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可用于男性避孕。此外我国在棉酚和雷公藤的研究上具有独创性。从目前来看为长效睾酮与孕激素的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男性避孕药物方案。
纵观未来,男用甾体避孕药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可逆的抗生育药。
4.外用杀精子药
中国早期研制和使用的外用杀精药是醋酸苯汞栓剂和片剂。它们虽然有较好的避孕效果,但都有蓄积性毒性。到了70年代便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苯醇醚所取代。
目前市售的阴道避孕药壬苯醇醚(NP-9)是我国和世界各国批准多年的外用杀精剂,是公认的表面活性剂类强细胞毒性物质。它的有效杀精剂量恰巧与它对细胞膜的毒性损害剂量相接近,这一毒性作用特点,在阴道用药条件下往往会增加HIV/STDS 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危险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重复使用NP-9杀精剂的妇女不仅能引起阴道和子宫颈上皮粘膜损伤, 还能破坏正常阴道菌群。因此,对于经常使用NP-9杀精剂避孕的妇女来说,NP-9可能增加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感染疾病的危险;对于性病高危人群,可增加性病和AIDS感染的危险性, 2007年美国FDA参考这些研究后就指出:使用NP-9的产品不仅不能防止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而且将会刺激阴道和直肠,增加从感染的伴侣那里感染HIV的危险。这些副作用就使NP-9避孕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发展遇到阻力和不确定性。需要我们进行其它高效、皮肤刺激性小、具有防治生殖道感染的外用避孕药物的开发研究,以应对外用阴道避孕药具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选择性太少的社会现状,为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作出应用的贡献。
第三代避孕药:低剂量复方口服避孕药
近年来,我国对计划生育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制药工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包括新释药技术的飞速发展。首先新型孕激素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孕二烯酮等第三代孕激素与雌激素组成的复方口服避孕片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其次在对口服避孕药的研究中,低剂量的复方口服避孕药成为主流;另外长效避孕药具也在研究中不断得到改进,这里指的长效避孕药具主要包括皮下埋植剂、长效避孕注射剂和宫内节育器等。应该说这三方面的新技术都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并在实际中应用和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