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种抗抑郁药物差异并不大,但每种抗抑郁药都有它独到的优势,对于一些特定患者,总有一款是最适合他的。临床上遇到的患者,大多不是单纯的抑郁症,还可能同时伴有慢性疼痛、性功能紊乱、焦虑、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重度失眠、高龄、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等。
对于伴随以上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哪些抗抑郁药物最适合他们呢?假说是你遇到这类患者,你会怎么用选择抗抑郁药?你的心里真的有底儿吗?来自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精神心理科的shul医生,在ClevelandClinicJournalofMedicine(CCJM)杂志上,对此进行了一一解答。
下面这篇文章无论标注多少个星都无法匹配其重要性,满屏的干货,没有废话,都是点滴的用药经验。建议每个临床医生收藏,因为抑郁症患者那么多,保不准你现在手里面的患者就伴有抑郁症。
基础实验室检查
在开始对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前,建议先取得一组基线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排除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的躯体原因,或者更好的指导应用抗抑郁药。(比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不建议用度洛西汀的。)
推荐做以下检查:血细胞计数、代谢组检查、测定TSH水平。有时候也推荐做一个心电图,因为一些抗抑郁药可导致患者QT间期延长,或合用其他药物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致QT间期延长。
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抗抑郁药物常常分为以下4类:SSRI、SNRI、TCA、MAOI,研究表明,对于机制相同的不同种药物,其疗效差异较小。
1.用药原则
在开始抗抑郁药物治疗时,要遵循用药原则:起始量要低、缓慢加药,一般建议起始剂量为常规剂量的一半,若患者能耐受,每隔2周逐渐加量,这种方法,能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控制到最小。比如,你打算用氟西汀,初始剂量为10mg,然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疗效再逐渐加量。
也就是说,即使对同一种药物,由于个体差异,其疗效和副作用都可能不一样,但一样的是,按照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原则,可将副作用降至最低,同时,也需要医生有一个抗抑郁药物治疗计划。
2.副作用问题
对于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其实所有事物都是具有其两面性的,抗抑郁药物也一样,起到治疗作用的时候,也会导致副作用,但当选择抗抑郁药物时,根据其机制,一般是可以预测其副作用的,往往作用短暂,预后较好的,可以告知患者,让其放心。
对于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具体讨论,请平时多留意微信公众号「精神时间」的文章。
3.评估疗效
如果患者服药4-6周后,应答不佳,则需要考虑换药了。若患者曾用某种SSRI类的药物,下次用药可以选择另外一种SSRI类的药物或SNRI类的药物。然而,假如用了两种SSRI类的药物都不起效,则选择SNRI类的药物。
换药的时候,需要逐渐减量,一则是避免撤药反应,二则是减少因换药而导致的潜在不良反应,如CYP450相互作用、5-HT综合征、高血压危象(当换用MAOI时)。
4.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有的SSRI和SNRI类的药物都经过肝脏代谢,当这些药物联用的时候,通过抑制CYP450,影响其代谢率,从而引起血药浓度增高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对于TCA类药物来说,如果担心其毒性反应,可以做一个血药浓度的检查。若是TCA需要与SSRI或SNRI类联用时,一定要警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TCA的血药浓度非常高,可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
具体用药
1.单纯抑郁症患者的处理
对于只是单纯的抑郁症,而不存在明显躯体问题的患者,抗抑郁药物通常首选SSRI类。
一般而言,在2周内,抑郁症状就会有所改善,在治疗4-6周内可以获得最佳应答,若效果不佳,可以考虑额外增加增敏剂或换用另一种抗抑郁药。
2.伴有慢性疼痛
抑郁症患者通常伴有疼痛,并且两者之间会形成恶性循环。当患者同时存在抑郁症状和疼痛时,一般首选SNRIs和TCAs。
一些SNRIs药物,例如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仑,已经批准用于特定的慢性疼痛患者,如纤维肌痛。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