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12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部署今后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五大方向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创新药审批以及发展健康产业等。大健康产业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热点,但这并非偶然,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健康产业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涵盖领域广泛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等。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健康意识普及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将促进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大健康产业面临广阔前景。
政策利好,改革深化促进市场开放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健康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政策环境。国务院于2013年9月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同时,从健康水平、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医疗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保障7个方面提出了25项主要发展指标。
从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来看,根据最新通过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政府推进分级诊疗的意愿十分明确。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目标是到2020年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以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此同时,政府还明确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推动医疗、养老、旅游等深度融合,增加医养资源有效供给。此举对于大健康产业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深耕基层市场的医药企业和第三方健康服务机构。
摩拳擦掌,多省市欲借力转型
健康中国战略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全国各省市的响应,部分省市已经提出相应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如贵州、浙江、河北、安徽等。海南早于2013 年设立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广东省于2015 年9 月成立了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对于相对富裕的地区而言,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也许只是顺势而为,但对于原先发展相对落后、正急于从制造业转型的一些地区而言,发展大健康产业无疑具有更重大的战略意义。
以安徽省为例,凤阳小岗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不缺改革基因,但改革开放以来,在江浙沪等区位条件更佳的相邻省市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安徽省的经济似乎鲜有靓丽表现。如今,“长江经济带”等新政策为安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尤其是在领跑大健康上。安徽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草药发展历史,并且科研实力雄厚,省会合肥是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拥有三所国家级实验室和五座重大科学装置,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在有利的政策背景下,安徽省成立中安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首期于2015年底设立,完成募集资金15亿元。
挑战重重,战略定位至关重要
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绝非一蹴而就。虽然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着健康产业发展的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主体不到位,科学健康理念在民众中仍有待普及和强化,医疗技术基础薄弱,产业创新和个性化服务不足。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各不相同,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上,有必要结合本地区优势,借鉴成熟案例,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路线图。
美国案例 – 加州圣地亚哥成功打造生物科技产业集群
据百度百科,圣地亚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