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十二五医械专项规划布局创新链 向基层需求靠拢

重点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开发一批适宜基层的先进实用产品和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应用领域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应急救援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然而,行业结构不合理成为产业快速提升的一大“绊脚石”。

2012年1月18日,国家科技部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该规划的出台,有望在带动产业环境进一步完善之余,对医疗器械行业重新优化布局,以适应新医改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应用密集、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特点,是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医疗器械正式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产业扶持力度日渐加大,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鼓励前沿技术领跑

《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幅提高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产学研医结合,高效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

其中,前沿创新技术作为“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成为重点开发领域之一。专项规划明确,鼓励发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太赫兹波检测、低剂量光子探测成像等前沿技术,以及精准手术机器人、碳纳米管CT、无创血糖等前沿创新产品,引导人体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当前,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电子、信息、网络、材料、制造、纳米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向医疗器械领域的渗透日益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但因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创新品牌,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实现快速跨越。

同时,规划还给出相关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包括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建立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的比例提高到5%以上;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住院时间减少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都是医械市场增长的潜在动力。部分医械逐渐常规化,且竞争也较激烈,价格上升的动力会相应减小。而其他一些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或在家可方便使用的产品,如病人监护仪、供氧系统和家用分析仪等,则有望获得较快增长。

向基层需求靠拢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引导产业向基层需求靠拢,《专项规划》中特别提及,产品发展方向重点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重点开发一批适宜基层的先进实用产品和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应用领域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应急救援。

重点升级的基础装备包括数字化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强调提高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降低成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装备需求。此外,还应加快适宜基层慢病筛查、全科医疗、健康管理、中医诊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等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数字化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应用技术的发展。

据悉,2012~2015年,中央将考虑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基本设备配置,加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试验能力建设、公共卫生专业防治机构建设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并配置必要设备。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殿奎表示,在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标准和安排设备投资时,将坚持以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医疗器械为依据进行测算,促使各地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基药招标陷入尴尬 警惕抗生素之困雪球越滚越

  展望中国2012:医疗改革趋于稳定

  印度制药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 进军之路喜忧参

  癌症疫苗市场潜力巨大 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1

  应对专利到期 外资药企在华纷辟新战场

  化药原料药产业承重压转型急 企业伸手海外寻

  印度制药行业启示录

  新药进医院四道环节 医务人员轻易被公关

  行业风暴来临 医药并购动能正十足

  产品掌控力推中小药企走出生存迷宫

医疗器械:面向基层的业绩最好 高端市场趋缓

企业呼吁莫再上演“石药门”

各国医药开支持续攀升 达沃斯呼吁重塑医疗模

提升企业走出去能力 GMP急需接轨国际

新药制药企业永恒的投资主题

医药领跑外贸增速中药类产品出口增四成

专利药最优路径遍荆棘 跨国药企火线转向仿制

跨国药企在中国本土化提速 仍面临政府降价风

低价中标挤出招标底线 倒逼产业升级

新GMP未完全接轨欧盟 出口药企遇挑战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