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之医院:(1)大型综合性医院未必受负面影响
医药分开改革和网售处方药解禁之后,有部分医生和患者会从大医院分流出来。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不一定有负面影响。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患者对医院来说不属于核心客户,很多只是简单配药,却要消耗已经很拥挤却十分有限的医疗资源。因此对大型医院来说,更有价值的患者可能是依赖于高超医术,且病情复杂,比较严重的疾病。医药分开和网售处方药后,很多普通的慢性病患者,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同时随着国家分级诊疗的实施,部分会选择去私人诊所和网上购买所需的处方药。一旦这类慢性病患者从大型综合性医院分流出去一些,就会从源头上“部分缓解”现在大型医院的挂号难,留给真正特别需要会诊治疗的患者,因此也不一定会降低医院的收益和学术地位,其实他们早就超负荷运转了。尤其是国家禁止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后,分流后反而能够让大型医院更加集中精力,对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变化之医院:(2)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面临挑战
网售处方药首先涉及处方外配和处方电子化问题。处方的电子化并不难,但是处方外配,则涉及医生和医院动力问题,对于众多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来说这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收入。
因此,生态中受损的很有可能是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这批医院中部分业务来自为周边患有慢性病老百姓配药,有清晰的销售半径,基本都是本地患者。未来趋势可能会导致这类医院收入下降或增长趋势放缓,随之而来的医院的配置,现金流,人才匹配都有可能走下坡路,部分医院会缩小甚至破产消失。医院不比私人诊所,其运营成本较高。因此,将倒逼这批医院不得不低成本运行,去行政化改革,裁减行政人员,自动化日常管理,推进执行临床路径和指南。
所以我们一看到资本市场说某个上市公司收购了什么二级医院,托管了什么普通医疗机构,不少只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炒作,属于脑残行为,从长远来看,“吃药”的概率非常大!
变化之保险:医保和商业保险议价能力提高
由于自由执业医生更有针对性服务长期患者,且有能力提供更好服务。与公立医院相比,医疗服务质量更高,成本更低,这将诱发一批商业保险购买个人医生的服务,未来医保也会部分跟进,形成动态博弈。也使得未来商业保险对公立医院有更多议价能力。
相对的,Dr.2觉得,医保动作的缓慢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售处方药的效果。前文中我们提到的网售处方药可能会受益的五类药品中,慢病用药是最多的。但是这类处方药的消费群体中很大比例是在职中青年和退休职工,对报销的需求比较强烈。网售处方药如果不能实现目前类似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那么在推行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但是整体而言,这对保险公司是一个机会,因为原来由于公立医院处于绝对垄断状态,所以好比你保险公司在别的地方挣了一万亿,那又怎么样?你和我华山医院,301医院没啥好谈的,在我的地头,每天排队跟菜市场似的,你就去弄弄院中院,特需病房,高端合作诊疗吧,真正的大头医疗服务,你和我没有资格谈判,但是随着生态演进,会有一定的松动,逐渐撬动这一块“医改的坚冰”!
变化之渠道:行业受损必然是传统医药渠道
中国药品产业规模2万亿中有大部分是处方药。网上开售处方药后,行业受损第一位的是渠道,渠道越大受损越大。因为很多大渠道是由国家强制配送、流水和过票,从而获得部分无风险垄断套利。处方药网上开放后,他们的流量肯定会下降。至于国家是否会考虑另出台一些政策,维持这些渠道的垄断利益?Dr.2认为即使有,也最多是短期避免阻力的临时性措施而已,那么既然铁了心要推行医改,何必换汤不换药。
回到国家大医改的思路——即打破垄断,倒逼改革,降低总成本,满足增长的需求。这种医改的精神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富裕的瑞士还是奥巴马的《平价医疗法案》。因为美国医疗费用每年持续不断大幅增长,国家早就不堪重负,浪费惊人,过度医疗,小病大治,成本失控,所以美国是发达国家里面唯一没有覆盖所有人群医保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