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细菌耐药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限抗、限制门诊输液等政策逐渐扩展至全国范围,并上层到国家政策层面。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业界认为这标志着“限抗令”进一步全方位升级。
在限抗、限制门诊输液等政策推行的过程中,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对于此事,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的抗生素使用已经可以用“滥用”来形容,未来国家仍将会进一步政策收紧。所涉及的企业都在进行转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企业转型的力度和进度都不及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输液行业的内部竞争也十分激烈,其中大输液(包括葡萄糖、生理盐水等)产品中标价下行使得该行业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业内人士称,现在卖一瓶大输液不如卖一瓶矿泉水。
对于此事,史立臣向记者表示,目前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着力提升研发和引进新产品,向高端输液、高附加值领域进军。
限抗令再次升级
据了解,上述《行动计划》指出,“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行动计划》介绍,到2020年争取实现六大目标,其中包括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个-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项-10项。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健全医疗机构、动物源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设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菌种中心;建立医疗、养殖领域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对全国医务人员、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完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科普教育;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
对于《行动计划》的发布,业内人士认为,影响较为大的是“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及“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这将大大限制抗生素的销售。”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控制抗生素滥用跟国家的医保控费导向密不可分。”史立臣认为,一些医院存在向患者开过量的抗生素情况。国家限制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将医保大额项目支出降低。
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随着医保控费、限制抗生素使用、门诊限制输液政策的逐步推行,输液产品增量逐年放缓,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输液产品销售已经面临较大压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济民制药、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华仁药业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输液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济民制药2016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96.53万元,同比减少7.07%;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81.8万元,同比减少42.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6.75万元,同比减少46.79%。对于业绩下滑,济民制药表示,医保控费、招标政策变革使得输液价格继续下行,公司输液业务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华仁药业在今年的上半年业绩报告中介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224.1万元,同比增长16.1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6.1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85.28%。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输液及腹膜透析液业务的市场开拓力度,销售费用相应增长;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经营性资金需求不断扩大,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持续增加;医药商业公司亏损;公司通过加强库存和应收账款管理,使存货和应收账款规模降低,减少了对经营资金的整体占用,减少了坏账及存货跌价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