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罕见病诊断难:基因测序助力 政策仍陷瓶颈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非营利性组织“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如此说道。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高速发展,降低了罕见病患者的确诊时间和成本;但中国仍缺少针对罕见病的专门科研基金和畅通的转诊体系,能够识别罕见病的临床医师,和能解读基因测序报告的遗传咨询师人数也仍显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极低的发病率意味着,医学界缺少对罕见病的研究,认识罕见病的医生少之又少;患者欲获得妥善的诊断和治疗相当不易。

全世界公认的罕见病有近6000-8000种。在梳理现有罕见病资料后,罕见病发展中心将这一数字确定为6930种。但在这6930种罕见病中,拥有有效治疗药物的不到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罕见病患者缺乏可以根治疾病的方法,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

而中国的罕见病患者,他们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在918日第四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开幕当天,很多患者和医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确诊难”的问题。

一位戈谢病(即葡糖脑苷脂病,一种家族性的糖脂代谢疾病)患者的父亲声称,自己的孩子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跑遍大大小小的医院,最终才被确诊为戈谢病。此时,孩子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表示,同样一种罕见病,症状可能会表现在血液系统上,也可能表现在眼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诊断罕见病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基因测序助力诊断监管政策仍滞后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给罕见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正因如此,黄如方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目前,基因检测的费用越来越低,甚至下降到1000元/人,如果能检测到患者的缺陷基因,就可以协助医生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测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诸如肿瘤等困扰人类多年的医学难题,也因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破解途径正在逐渐清晰。

而在罕见病领域,基因测序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佰臻基因组学与人类健康研究院院长马端介绍称,绝大多数的罕见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之所以患病,往往与某个基因的缺陷有关,“只有我们了解疾病本身的病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才能够在诊断上做到精与准”。

马端认为,现在基因测序的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生物信息学也发展到了能够解读或者提炼测序结果的阶段。从技术层面看,人类几乎可以把所有的罕见病在基因层面进行检测,并把有价值的信息用于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

但也有专家指出,人类有上万个基因,这些基因缺陷分别会引起什么问题,人类尚无法完全认知。而且,中国还缺少能权威解读基因检测报告的遗传咨询师。再加上政府对基因测序手段的监管,仍滞后于这一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机构的质量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罕见病患者难以充分享受到基因测序技术发展的益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分级诊疗体系至今未能建成,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型医院之间的转诊通道没有打通,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这让很多罕见病患者不得不四处奔波,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更有患者还没得到治疗,光是看病,就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

谁来解读测序报告

而在市场层面,基因测序行业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

华大基因总裁尹烨曾表示,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总量,任何罕见病在中国都不罕见。罕见病领域是基因测序的潜在市场,中国若能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则有“弯道超车”、领先世界的可能。

不过,不论基因测序技术如何发展,如果没有人能精准解读测序结果,那么基因测序只能止步于一纸测序报告,而无法应用到罕见病诊断中。对中国而言,遗传咨询师人才的缺乏,正是影响基因测序发展的短板。

马端指出,遗传咨询师在中国是不被官方认可的职业,专业人员极度缺乏。为此,一些专家曾向卫计委呼吁多次,“都没讨到说法”。在马端看来,除遗传咨询师外,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应该了解一些遗传学知识,毕竟很多疾病都和基因有关。但问题是,马端认为,中国医学生在本科学到的遗传学知识,“不见得比我在高中的时候学的生物学知识多多少,所以根基没有打好”。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东盟国家如何注册药品 我国企业怎样抓机遇?

  波士顿咨询: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规模将达七千

  从Welldoc的模式浅议移动医疗的发展和未来

  精准医疗的两个关口:支付和量化

  移动医疗应小心哪些坑?

  廉价药必须有而非可以有

  药企创新的烦恼:原研药审批慢 难入医保

  中国医疗器械产值不到制药的1/3,药品模式将

  复方抗生素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引爆点

  限抗令后,什么抗菌品种逆势上涨?

医生组织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下)

医生组织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上)

互联网医疗爆发之路,必然面临的四道坎

刘国恩:政府干预医改的重点应后移到医疗服

深化医改,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增

处方药政策接连“跳票” 医药电商曲线试卖处

“并购机器”誉衡药业放弃收购扩张模式

因数据完整性不足 海正药业15种原料药被美国

泰山投资4000万美元瞄准中国私营医院市场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