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民营医院1.13万家,其中,莆田系民营医院占80%,年诊疗量约为1.69亿人次,带动从业人员150多万人。
过去,民营医院“莆田系”一直在野蛮生长,一些负面印象与之相随。
“内功”不足的莆田系医疗以整合资源为破题之策,抱团成立产业总会,对接互联网金融,优化投融资渠道,逐渐走上高端医疗之路。
福建莆田民营医疗机构,再次被推至聚光灯下。
日前,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在福建成立,拥有全国8600多家民营医院会员、年营业额达到2600亿元、堪称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联盟组织。
过去,民营医院“莆田系”一直在野蛮生长,留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一些负面信息。如今,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营医院1.13万家,其中莆田系民营医院占80%。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的莆田人超过6万人。但就其整体而言,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劣势仍十分突出,医院管理、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的缺乏更制约了行业走上高效、高品质发展。
“总会将引领健康产业会员走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时代。”莆田民营医疗行业代表、五洲集团董事长黄德锋说。
蝶变
从江湖游医到医疗航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凭着赤脚医生的药方,莆田人从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开始,行医闯荡江湖。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资金积累,“游医”开始承包公立医院的专科,并以此形式在全国各个城市进行“复制”。2002年,民营医院牌照下发,莆田人开始创办自己的医院。进入21世纪后,家族抱团、强强联合,莆田系医疗产业从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发展。这几乎是每个莆田医疗人的发家史。
“民营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允许到支持鼓励,已成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黄德锋说。当年,他的家族从莆田市东庄镇走出,以“游医”开启了事业之路,如今拥有超过30多家女子医院。
黄德锋的发展是莆田民营医疗的一个缩影。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营医院1.13万家,其中,莆田系民营医院占80%,总投资额约3400亿元,年诊疗量约为1.69亿人次,年医疗总收入约2500亿元,莆田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的人员超过6万人,带动从业人员150多万人。
从江中小舟到医疗航母,已占据民营医疗八成江山的“莆田系”看似顺风顺水。然而,截至2013年年底,民营医院占医院总量的45%,但民营医院的消费只占医院总体消费的3%至5%。“这说明民营医院弱势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黄德锋说。
突围
医疗合作瞄准规范化、信息化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行业。”文件中的明确规定给莆田民营医疗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升级突围,“内功”不足的莆田系医疗以整合资源为破题之策。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的成立,被视为莆田系医疗集结的最新标志。“在总会内部按区域和医学专科予以归类,整合优化资源,制止恶性竞争,倡导规范经营,提升专业管理和运营水平;推进对外整体公关,强化综合维权,统一塑造形象,打响行业品牌,促进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总会建立定期的沟通联系机制,加强民营医院在药械采购、人才招聘、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合作。”作为总会监事长,黄德锋对总会寄予厚望。
同时,投融资工作也在加紧展开。总会成立当天,即与工行、招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到1600多亿元。未来,这一平台还有望在整合医疗资源上更进一步。“例如,我们可以把各分支会旗下的骨科、眼科、妇产科医院进行整合,然后分类别打包上市。”总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曦东说,“从分散到集群、从生存到发展,总会将进一步提升民营医疗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医疗大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