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证监会预披露的第21批IPO企业中,辰欣药业的名字赫然在列。面对生物医药企业在创业板活跃的现状,辰欣药业选择直击沪市主板。
这已不是它第一次显露自己的壮志,2010年,当时它的名字叫山东鲁抗药业公司,是一家主营基价药和大输液药品的化学药品公司,那年它已对上市踌躇满志。时隔近四年,换了名字的它并没有换掉当初的那颗狼子野心。
而在基础药品调价、药品政策改革等不利因素的背景下,上市后到底能给市场带来多大预期?
股权演变复杂,九鼎1.9亿入股
辰欣药业此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亿股新股,不进行老股转让,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亿股。保荐机构为齐鲁证券。计划募集12.88亿元资金,将分别投向大输液生产线,抗感染类药品以及心血管类药品等多个项目。
辰欣药业的主要发起人为泓欣创和乾鼎投资,分别持股46.89%和35.14%。其中泓欣创的背后实际控股人为杜振新,他通过泓欣创持有辰欣药业30.14%的股权。目前公司股本结构由10名法人股东和21名自然人股东组成。
今日的辰欣药企其前身其实是山东省第三制药厂。这家国营老字号如今已在“族谱”上销声匿迹,而促使它退场的人就是杜振新。
1994年,还是毛头小伙的杜振新以化学工程师的背景成为第三制药厂最年轻的厂长。至此,三药厂告别老国企按部就班的流水线操作,走上技术研发之路。
技术型改革派上台后不久,1998年鲁抗辰欣有限公司便悄然成立,而三药厂成为其重要的股东之一,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备和生产线。时隔2年,三药厂出资的810万元便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了辰欣,同年,鲁抗集团也转让了部分的股权。而在2004年,鲁抗集团也将入资的250万元彻底清空。至此,辰欣有限成功摆脱了陈旧国企的影子。
到2008年之后,包括当年为其打下江山的山东药玻(600529,股吧)厂在内的5家法人都相继离场,杜振新等8名自然人股东也形成了自己的地位。注册资本也从1107万元增至2214万元。这8名股东的背景也都齐刷刷的来自技术层面。显然,都是杜振新的自己人。
最大的动作来自2010-2011年,职工持股会分批次将股权转让给了泓欣创以及乾鼎投资,又先后拉入了东阳昊润和包头龙邦。至此,错综复杂的股权演变史告一段落。国有资产的转让,职工持股的退出,让大权掌握在了少数人的手中。
“但这也带来了相当的隐患。抛却战略投资不算,21位自然热股东都是当年打下江山的技术型董事,今后公司的决策权可见并不属于杜振新一人。集体决策制的格局极有可能拖累公司的发展甚至转型。”一位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著名PE九鼎投资在2011年开始高价进入辰欣药业。当年5月,昆吾九鼎以195.8元/出资额增资35万元出资,并以244.75元/出资额受让10万元出资,合计投入9300.5万元现金。
2012年12月,同受九鼎投资控制的智仕九鼎、宝寿九鼎、兴贤九鼎、盛世九鼎、卓兴九鼎,以14元/股共计受让辰欣药业700万股,合计投入9800万元现金。截至目前,九鼎投资通过旗下控股基金合计持有辰欣药业4.14%股权,约1463万股。
业绩走下坡路
回看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情况,并不乐观。首先,货币资金出现严重波动,2011和2012年分别为14330.56万元和17791.43万元,而到了2013年,仅剩下1769.82万元,如此剧烈的降幅显示出公司紧缺资金的现状。同时,2011年-2013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滑,分别为19.79%、19.06%、11.06%。这也是其急需上市融资的重要因素。
其次,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缩小。数据显示,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52950.71万元,2012年相较2011年增幅达33.98%,至204917.23万元,而2013同比增幅仅7.52%,至220397.93万元。
“显然,基础类的化学药品以及常规型输液制剂无法支撑马拉松式的长跑。而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临床采购的同质化竞争,给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企业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一位长期研究医药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