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论春雨医生的倒掉》的文章(以下简称《文章》)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有媒体朋友问我对《文章》有何看法?本人在看完该文后有以下三点感受。
不应让春雨“光荣的死去”
《文章》说:“笔者想对春雨公司说,如果你们所有的招数都用完了,发现预先设想的商业模式、预先的发展计划全部无法达成先前梦想的宏伟目标的时候,光荣的死吧”。而本人觉得不应让春雨死去。理由有二:
一是春雨是一家好公司。人们常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好公司也应让其长远发展下去。本人对春雨并不十分了解,但从《文章》中介绍可以看出,春雨“冲锋在前,反复试错”“打了所有的战斗、真正的战斗过”“为移动医疗梦想付出努力和汗水”;更重要的是春雨“很正品”“毫无劣迹”“商业模式上众多的尝试都是领先世界的”。如果是这样的一家公司,相信大家都舍不得让它死去。
二是春雨是一个正需要呵护的“孩子”。任何新生事物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一波三折,更何况移动医疗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只是刚刚起步。春雨历时3年算什么,论年龄它还只是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却能做到现在这种规模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中国医改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光抱怨没有用,更重要的是能敢于在实践中探索,也许移动医疗正是中国医改最有力的推进器。我完全同意一位网友在《文章》后面的留言:“看待移动医疗不妨多些包容心,更何况,当年的淘宝、小米也曾经是只丑小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春雨也能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春雨面临险境并非危言耸听
《文章》认为春雨必然失败,而失败不是春雨的过错,而“是大环境错了”。本人完全赞同《文章》的这一观点,如果不改变现有大环境,不仅春雨会死掉,而且其它移动医疗企业可能统统都会死掉,既便不死也会活得不新鲜。这种不利于移动医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医保资源基本上被政府垄断,移动医疗企业得到的只是“殘羹剩饭”,必然食不果腹,长期下去一定会饿死。
我国的医保资源主要有基本医保(社会保险)、大病保险(亚商业保险)、重大疾病险(纯商业保险)等。2014年全国城乡基本医保总筹资为1.5万亿元左右(人均筹资1100元左右)。大病保险如按人社部要求2015年人均筹资30元计算(从2013年开始实际人均筹资水平仅20元,2014年有些地方实际筹资仅14-16元),那么全国总筹资最多只有40亿元左右。纯商业重大疾病等险种的收入则更少。由此可知,占市场份额97%的基本医保资源一直完全由政府指定的社会保险机构垄断,这块大蛋糕几乎所有商业保险公司均无权分享(除极少数地方的新农合资金外),更不用提连保险资质都没有的春雨等移动医疗企业。占市场份额仅3%的大病保险资源近年来也是由地方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定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垄断经办,其它商业保险公司也无权分享,无保险资质的春雨等移动医疗企业甚至连竞标的资格都没有。即便春雨经申请获得了保险资质,但当地政府还是会优先让那些老牌的保险公司中标。这样,“医保大餐”基本与春雨等移动医疗无缘,留给它们的只是一些不用医保掏钱,而且个人也不愿意多掏钱的“线上问诊”等“殘羹剩饭”。
所以,政府包办基本医保和过多干预大病保险,是导致《文章》中提到的“医疗很大,市场很小”的根本原因,也是春雨等移动医疗企业一直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根本原因。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春雨即使现在再有钱,最终也会坐吃山空。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春雨现在投得越多,将会死得越快。那么要想用移动医疗颠覆传统医疗将永远只是一个梦而已。
二是我国的医疗技术人才基本上被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