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短缺已经不是新问题,早几年就有不少医生呼吁,全社会应关注儿童用药短缺的问题。然而,儿童专用药品缺乏的现象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得到改善。
“目前许多重点疾病的药物是为成人开发、在成人中开展的研究,尚缺少针对儿童的适当疗法。为了让儿童用药更合理,需要更多、更好的关于儿童药品的研究。”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表示。
儿童用药依旧短缺
多位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儿童用药存在品种少、剂型少、规格少等问题。数据显示,在医药市场现有的3500多个制剂品种中,供儿童使用的品种只有60种,所占比例仅为1.52%,国内市场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申昆玲提供的“儿童用药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各医院儿童专用药品的品种少,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缺乏,不同医院所选用的药品差别也较大。该课题组共收集到全国15家医疗机构的儿童用药信息,纳入调查6020种药品品种。其中儿童专用药品仅为253种,去掉重复品种后仅剩45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和营养处处长Robert Scherpbier指出,实际上,有些导致患儿死亡的疾病和病患,若使用适合患儿年龄、身体状况和体重的安全儿科药物,是可以进行治疗的。但由于许多药物没有适合儿童的剂型,或在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很多儿童疾病都难以有效治疗。
今年5月份施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充实了儿童专用药品、剂型和规格,包括了所有儿童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该目录中可用于儿童的药品近200种,其中儿童专用剂型、规格有70余个,涵盖颗粒剂、口服溶液剂、混悬液等适宜剂型。
虽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儿童用药不足的需求,但针对儿童使用的药品规格、剂型非常少,依然是儿童用药的难点所在。
“由于适合新生儿、婴儿和幼儿使用浓度的剂型不常有,在这种缺乏合适的儿童药品剂型的情况下,医生往往让儿童掰服药片,溶解药片或将药粉放在胶囊中服用。”Robert Scherpbier强调,一旦用药剂量错误,则可能引起短期毒性或治疗失败。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儿童可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或营养不良,这可能加重药物的毒性。
一位儿科医师表示,由于缺乏儿童药品制剂,每次给儿童吃药,都是由医护人员拿着大剪刀或其他工具,把成人用的药片剪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此外,儿童药物中如冲剂、口服液等比较好服用的剂型并不多。对此戴耀华表示,我国3000多种药物中,很多是片剂,甚至是胶囊,且不说它的有效性、副作用,单单服用,对3岁以下婴幼儿就是个难题。
儿童药研发环境受限
不少药品生产企业表示,儿童用药市场小,研发、投入大,审批复杂,缺少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一家制药企业负责人坦言,目前儿童用药种类十分缺乏,因为儿童用药的生产表现为小批量、多批次,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新药研发周期较长,利润较低等特点,所以多数制药企业不愿意生产儿童用药。
“儿童的临床研究是十分困难的,成本高,耗时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表示,儿童用药市场小,利润低,而儿童药品风险高,责任大。因此,对制药企业而言,为儿科疾病进行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并在药品说明书上增加儿童用药资信息,其经济驱动力较小。
生产成本高成为药企不愿涉足儿童药品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需要特殊的配方和制剂,加之其口味还需特殊调整,成本均摊就比较高,利润低。
申昆玲解释,首先儿童药剂量比较小,其处方设计、生产工艺相对复杂,生产周期长;其次,儿童药品剂型比成人药要求更高,如口崩片、咀嚼片等,另外对辅料的要求也高,一些辅料不能用于儿童。此外,儿童药品适用年龄层窄,必须开发多种规格或包装规格。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和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