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药企屡屡被曝行贿丑闻,名不见经传的国内药企甘李药业也在近日被举报存在数额巨大的医药贿赂。
9月10日,前甘李药业医药代表向媒体曝光:自2008年起,甘李药业通过项目费、AP费和市场费这三种方式进行医药行贿,行贿费用高达8亿元,其中仅2012年就有3亿元。甘李药业,作为唯一能够生产第三代胰岛素的国内企业,其前景一直被市场看好。“去年高盛对甘李的估值是30余亿,比2011年的13亿翻了一番。”该爆料人对时代周报表示。
其实,高额贿赂金下涌动的是医药代表与公司难以调节的矛盾冲突。“甘李药业规定各地方办事处每年销售指标增长要达到100%”。爆料人向时代周报指出,因为销售指标难以完成,导致不少医药代表纷纷离职。
1998年,生物化学博士甘忠如、通化东宝和通化安泰克共同出资成立甘李药业,初创目标是研发自主胰岛素产品。2011年3月,“甘李”分家,甘李药业正式脱离通化东宝走向独立。
今年上半年,甘李药业由中信证券保荐拟在上交所IPO,目前处于初审状态。“公司有那么多保荐项目,我并不清楚这件事,应该去询问相关公司。”中信证券总经理办公室总监唐臻钦对时代周报表示。甘李药业更是对此讳莫如深,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公司,均被告知相关负责人“正在出差”。
在医药行贿整顿逐渐走向纵深的今天,甘李药业被曝光的行贿丑闻让其上市前景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8亿行贿利益链
甘李药业的医药行贿始于2008年或许更早。
彼时,通化东宝还是甘李药业的控股股东,而甘李药业研制出“三代胰岛素”:中国第一支超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速秀霖”和中国第一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长秀霖”业已成功打入胰岛素市场,占1%左右的份额。
“当时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是分开销售的,甘李不做注射器,只做注射器里的芯,一支50元。2009年底甘李有了有自己的注射器,就增加了项目费用。”该爆料人还向时代周报补充,“甘李的胰岛素注射器都是从总部运到办事处,而后通过医药代表把注射器给至医生,再由医生送给患者。每送出一个胰岛素,就等于为未来业绩积累了增量。”
该爆料人所指的项目费用,即甘李药业三种行贿方式的其中之一。也就是,当病人初次使用甘李胰岛素时,甘李根据医生开出注射器时填写的回访卡,经过甘李回访确认后,这名医生就会得到一笔项目费。项目费在200元到400元之间,医院及医生级别越高,费用越高。
除了项目费用,还有AP费与市场费,AP费即开药回扣。该爆料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举例:“长秀霖2012年定价170元一支,每支给医生的回扣就是20元,现在价格调低了,每只不超过170元,今年的回扣就变成了15元。”
虽然每支回扣价格下降了5元,但整体行贿数额依旧非常可观。据了解,2012年甘李药业称年销售“长秀霖”为460万支。今年“长秀霖”销量有增无减,爆料人介绍,广州一个月新患者指数就有2000多个,广东、山东和浙江这三个省的上升势头都非常猛。
而市场费则甘李药业按照销售情况,按每支胰岛素5-7元发给每个医药代表,用来请医生吃饭唱歌等。
上述爆料人坦言,从2008年起,甘李药业通过这三种方式累计行贿可能高达8亿元之多,仅2012年就达到了3亿元。通化东宝出售甘李药业29.43%股权时曾披露,2010年甘李药业实现营收1.64亿元、净利3592万元,由于在胰岛素销售市场的高歌猛进,市场保守估算甘李药业在2012年净利润可能超出一亿元。如此对比,2012年甘李贿赂费或高出其净利润三倍之多。
高压销售致医药代表大量离职
甘李药业高额贿赂费背后,是公司为医药代表制定的严苛销售指标。
“甘李药业对地方办事处有高压业绩要求,办事处也只得要求医药代表每年开发的患者数量要翻倍。”该爆料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无奈表示,“达不到指标的,关系非常紧张,代表和经理之间闹,经理和公司之间闹。”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江西、贵州和山东等地办事处都曾爆发过医药代表跟公司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