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第104个护士节前夕,卫计委发布数据,全国医护比由2010年的1:0.85提高到2015年为1:1.07,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行业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的现象改善了吗?健康界梳理了最近几年的情况。
求涨薪护士屡罢工
2016年4月28日,苏州大学附二院手术室40名在编和不在编护士用集体辞职为这个护士节添了一抹沉郁的色彩。该院的护士薪酬是工资+奖金,工资每月 2000 元左右,上一季度奖从以前的 14000 元降到了9000 元左右。活没少干,奖金却少了。
2015年10月13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100 余名编外合同护士因工资水平太低而抗议,要求实行同工同酬。一位参与静坐的护士透露,作为合同工,她在大港医院工作了1年多,基本工资只有920元,而本月各种费用扣除后她只领到了272.68元。

2015年8月28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数十名护士不满该院奖金分配改革,认为损害了护士利益,罢工向医院讨说法。
2015年3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护士集体罢工,原因是医院新施行的"医护分开"奖金分配使护士们的奖金和之前相比下降 30% 左右,有些科室护士奖金比同级别医生少了近 2000 元。
2014年山东菏泽医院合同制护士罢工,因她们月总收入两千多,其中固定工资仅650元。对此,合同制护士非常不满意,最终采取停止工作,集体向市委反映、要求提高收入的举措。
山东和天津护士罢工是合同制护士维权,要求提高待遇。而苏州、安徽、浙江护士罢工则涉及"重医轻护",医护奖金分配差距超出了护士群体的心理接受程度。待遇过低仍然是护士职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猛加床工作超负荷
健康界为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感到欢欣鼓舞,但护士工作超负荷的现状短期内可能难以明显改善。
一方面是我国公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急剧上升。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为7184万人;到2013年年底,这一数据变成了19215万人,增长率高达167%。
另一方面是统计数字与业界实际情况之间反差巨大。《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提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18.19万张,注册护士数为278.31万,床护比为1:0.45,已经超过《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中床护比1:0.4的标准。但在实际中由于加床情况严重,床护比实际并未达标。
江西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孙庆宁曾多次参与对江西省各级医院"床护比"的调查。据2014年的媒体报道,她认为,目前江西各大医院普通病房的实际"床护比"普遍难以达标。"如果按编制床位核算勉强可以达标,但算上加床后就难以达标了。"据统计,江西省儿童医院的编制床位为1200余张,而医院连续5周的日平均实际住院病人超过1700余人次。"
而曾经被媒体报道为宇宙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曾经加床也很严重。据媒体报道,最高峰时加床数量到了4000张床位,达到现有床位的一半还多,走廊是双排加床,电梯间、楼梯间、洗手台旁边甚至都有加床。位于郑东新区的东院区设计开放3000张床位,计划2017年3月建成。因此,在新院区开放前,在患者量仍然饱和的状态下,加床的护理工作量是否已经记入了床护比也无法知晓。
然而,在分级诊疗真正落地之前,大型公立医院不加床几乎是很奢侈的梦想。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能力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患者们"用脚投票"选择去大型三甲医院就诊。大医院的"战时状态"一天不解除,加床现象就一天不可能消失,护士的超负荷工作量短期内也无法迅速缓解。
让护士"爱院如家"靠什么
护士待遇低,工作强度大,这是行业公认的现状。然而医院管理者也有"说不出的苦"。一项调查显示,医疗机构护理收费占医疗收费次均费用的比例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