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体外诊断外军压境,愿本土企业发奋图强
本文章共1995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很多门诊医生已经不怎么使用听诊器,而是更加依赖于实验室检测报告了。体外诊断(IVD),被公认为成长很快的行业。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很多国外企业正在向中国的医院推广实验室自动化检测平台,意在进一步垄断市场。

如果大医院都装上进口平台,医学检测将更多地依赖于与之配套的试剂和耗材。进口商一旦抬高价格,医院和患者难有选择的余地。一家国内体外诊断试剂企业的负责人说。

52427日在上海开展的体外诊断试剂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很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源头创新的重要意义。

源头创新,企业必须做

在我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历程中,上海曾经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早期有南长征,北中生的提法,前者指的就是靠生化试剂起家的复星长征,后者则是中生北控。来自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有80多家。

复星医药朱耀毅副总裁分析说,体外诊断是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一大分支,占比达到10%15%。这个产业的特点是产品众多——多到一个实验室可以开展四五千个检测项目的水平;另外,检测试剂相对容易创新,一两年就可能研发出一个新产品,并且上市周期较短。

朱耀毅还指出,体外诊断企业只有在硬件、系统、试剂、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和检测结果。近年来,复星长征通过自主创新和外延式并购,拓宽了整个体外诊断产业链。

但是,客观地说,国内企业还有太多的技术领域需要突破,很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如今,世界排名前10位的体外诊断企业,有8家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这对国内企业形成了一定压力。

在之江生物,研发人员拿起一瓶棕色液体放在磁性板材上,液体中的水与微粒很快分层,从磁板上拿开,液体又变为浑浊状态。据介绍,这种能够在磁场下迅速聚集,离开磁场就均匀分散的液体叫做磁性纳米微球,它被广泛用于免疫分析、核酸提取、细胞分选等领域。

磁性纳米微球是体外诊断产品的一种关键物料。以往核酸提取过程十分复杂,而磁性纳米微球可以轻松地将核酸等物质从样本中抓取出来。之江生物总经理邵俊斌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全世界有4家企业掌握磁性纳米微球核心生产技术,以前国外企业为了垄断其检测产品市场,将这种物料封锁在自己手中,之江生物现在已经掌握磁性纳米微球的核心生产技术,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物料,还大量出口海外市场,击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4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的官方采购名录正式列入之江生物自主研发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而获此殊荣的仅有中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的4家企业,这也是我国诊断企业首次列入该名录。

邵俊斌博士对于源头创新有很多感慨。他告诉记者:进口检测平台、试剂和耗材都很昂贵。目前,很多体外诊断企业只做试剂,没有自己的检测设备,在试剂原料上也依靠进口,进口产品供应商一旦涨价,企业就要受制于人。因此,源头创新对体外诊断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

续航创新,盼政策加力

在国家鼓励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下,面对巨大的诊断市场,国内企业的创新热情十分高涨。然而,对于创新激励措施,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希望能更解渴一些。

体外诊断试剂创新相对简单,你做原始创新,别人很快就能跟随创新,那企业为什么还要争做第一家呢?因此,在政策上应该更多地保护做原始创新的企业。复星长征的一位研发人员直言。

朱耀毅认为,在市场准入上应该鼓励创新,但同时要正确理解审批工作与企业主体责任的关系。现在很多人认为监管部门既然负责审批,今后产品出了任何问题,都应该由审批部门承担。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它可能对监管体系和审批工作形成压力。实际上,主管部门只需按程序办理审批事项。在产品上市后,企业要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释放审批工作的压力。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价刚放开就暴涨,真就没问题?

  还原地高辛片售价暴涨真相 出厂价仅8.31元/

  暴力伤医案又见频发 专家建议提升风险应对能

  英国眼检查APP有望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零售药店进入收购期 益丰大药房即将有大动作

  亚马逊和谷歌正针对基因云存储市场展开较量

  康美药业获准筹建中国首个中药材交易所

  鲁维制药挂牌督办或将延长五个月

  2015年5月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管局(FDA)警告

  抗丙型肝炎新药的经济成本与临床获益

宿州招标平台神秘延迟关闭17分钟,药企拟起

美药管局官员:中国制药业对美影响日趋增加

一年巡查200多次 甘肃医院人均看病费直降78

罗氏、诺华及拜耳旗下药物获NICE 推荐

安斯泰来7.6亿美元投向自身免疫药物公司Kan

Sci Rep:静脉营养物质或可有效降低化疗药物

诺华联手Rani Therapeutics进军蛋白药物口服

Cell:抗HIV-1天然免疫辅助受体新发现

多家跨国药企换帅 调整在华发展战略

药改后药店价格变化不大 医院大都按兵不动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