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民营医疗机构占总数四成 诊疗人次数不足3%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凡是符合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医疗服务供不应求

医疗卫生行业也应扩大市场的作用,推进社会办医

“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

然而,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与改革初衷并不相符的现象:

——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并未提高。“近两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6省市的医改调研发现,这些年城市门诊量超万人次的大医院数目迅速增加,但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并未相应提高”,黄洁夫说。

——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一些综合医院规模越来越大,而老百姓急需的养老、护理康复、传染病、精神病等医疗机构严重不足。

时下,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中等消费群体崛起、医保保障水平提高等因素,都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公立医院垄断市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却制约了我国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供需缺口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表现得颇为明显,推动社会资本办医也尤为迫切。

黄洁夫表示,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但不能搞福利化。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说明,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医疗服务体制是行不通的。我国要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医疗卫生行业中也应扩大市场的作用,推进社会办医。

社会办医未成气候

人才短缺和政策壁垒等“瓶颈”捆住了民营医院的手脚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有活力、有竞争的医疗市场。”黄洁夫说,公立医院占据90%的市场份额,民营医院成气候的还不多。

经过10多年发展,我国民营医疗机构虽然数量增长较快,但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强。2013年,全国民营医院达到1.13万家,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已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43.24%,而诊疗人次数却仅占总诊疗人次数的2.7%,入院人数占比为2.5%,在每年超过1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占比不足3%

“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上,相比公立医院这座‘高山’,民营医院还是个‘山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坦言,民营医院发展“瓶颈”很多,比如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空间受限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备、发展面临信任危机等,其中有两个问题尤为紧迫。

一是人才短缺。这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短板”。如今,很多民营医院靠“两头”人才——刚退休的老专家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间力量。

“医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医院要想建立赢得患者信任的人才队伍,靠从大医院挖人成本太高。”刘国恩指出,由于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户籍政策等方面存在劣势,民营医院即便开出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也不易吸引其业务骨干。

刘国恩认为,现在虽已出台政策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但是,这项政策很难“落地生根”。医生注册多点执业,需所在医院批准。可哪家医院愿意让医生到民营医院去赚钱?公立医院会用编制、职称、职务等有形、无形的手,绑住医生的手脚,使其无法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只有医院去行政化,给医生自由执业的权利,让医生成为“自由人”,多点执业才能真正推开。“人才流动问题解决了,民营医院才能走出小打小闹、散兵游勇的困境。”

二是政策壁垒。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民营医院处于劣势。民营医院的土地都是按商业用地购买的,成本很高。其土地、房产不能抵押贷款,导致融资成本远高于公立医院。此外,营利性医院所得税高达25%,并且难以纳入医保定点。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店电商经营需要大平台 智在提升用户体验

给民营医院自主定价权意义有多大

三方博弈药房托管:生产企业反对声最强烈

发改委:探索建立非公立医保谈判机制

发改委鼓励创新药价格意见有望今年出台 创新

发改委:中成药调价目录将分批出台 优先解决

八部门启动互联网专项整治 医药广告成重点

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交由市场调节 社会办

中国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 鼓励社会办医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敲定时间表路线图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